春风遍芳华,一国尽狂醉。
穷阎独不知,但见长蒿荠。
秋飙起蘋末,一华初未坠。
幽怀独先觉,意象已凄厉。
故知春与秋,初不为我计。
危弦自应悲,寒木终易脆。
要之梦中梦,忧乐同一寐。
春风遍芳华,一国尽狂醉。
穷阎独不知,但见长蒿荠。
秋飙起蘋末,一华初未坠。
幽怀独先觉,意象已凄厉。
故知春与秋,初不为我计。
危弦自应悲,寒木终易脆。
要之梦中梦,忧乐同一寐。
这首诗《春日写怀》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通过对比春与秋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控的深刻感悟。
首句“春风遍芳华,一国尽狂醉”,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然而,接下来的“穷阎独不知,但见长蒿荠”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对比手法指出在繁华背后,仍有人默默无闻,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如同田野中的长蒿荠,无人问津。
进入秋季,“秋飙起蘋末,一华初未坠”,秋风起时,湖面上的浮萍轻轻摇曳,而花朵虽尚未凋零,却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感知。“幽怀独先觉,意象已凄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即使在众人欢愉之时,诗人内心深处已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与凄厉。
“故知春与秋,初不为我计”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四季更迭本是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或意愿而改变。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体悟。
“危弦自应悲,寒木终易脆”将情感推向高潮,弦线的断裂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脆弱,而寒冷的树木最终会枯萎,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要之梦中梦,忧乐同一寐”总结全诗,诗人认为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最终都会像梦境一样消散,表达了对人生终极状态的思考,即无论经历多少喜怒哀乐,最终都将归于平静。
综上所述,《春日写怀》通过对春与秋不同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邃思考。
倒金尊,摇玉尘,花底越吟苦。
待月眠迟,宝鸭冷香炷。
夜深丝雨初晴,罗云不散,怅九点齐烟何处?
感今古,谁更擪笛津桥,唐宫曲偷谱。
料得灯楼,永夕罢歌舞。
茫茫天上人间,海枯石烂,问此恨嫦娥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