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迎仙道中·其一》
《迎仙道中·其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枫林惨淡远山微,全是江南欲雪时。

极目诸天云一色,只无六出上寒枝。

(0)
翻译
枫树林显得凄凉暗淡,远方的山峦也变得模糊不清,正是江南即将下雪的时候。
放眼望去,满天的云彩都是一片相同的颜色,唯独没有雪花飘落在寒冷的树枝上。
注释
枫林:指代秋天的枫叶林,可能因为天气转冷而显得暗淡。
惨淡:形容景色凄凉、暗淡。
远山:远处的山峦。
微:隐约可见,模糊不清。
江南:指中国的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江南地区。
欲雪时:快要下雪的时节。
极目:尽眼力远望。
诸天:天空各处。
云一色:云彩颜色单一,可能是灰白或深蓝。
六出:雪花的六个角,形容雪花的形状。
上:落在。
寒枝:寒冷的树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冬至欲雪之景的画面。"枫林惨淡远山微"中,“枫林”指的是枫树林,"惨淡"形容枫叶在秋末冬初变得淡薄而没有生机;"远山微"则是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整句传达出一种萧瑟、寂静的氛围。

"全是江南欲雪时"表明诗人所描述的是江南地区即将下雪的时刻,天气阴冷而湿润,空气中充满了即将到来的雪花的预感。

"极目诸天云一色"则是说抬头望去,眼前的所有天空都被同一种颜色的云朵覆盖,给人一种广阔而统一的视觉体验。这种描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感。

"只无六出上寒枝"中的“六出”是指流萤,“上寒枝”则是树枝在寒冷中显得单薄而且没有生机。这里强调的是即便是通常会在夏夜闪烁的萤火虫,此时也不见踪迹,凸显了冬日的寂静与生命力度的低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清冷、宁静且充满期待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和色彩,以淡雅而深远的笔触勾勒出冬日江南特有的美丽。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游甘露寺夜归即景

南指冈峦路几重,杖藜扳到翠芙蓉。

地从海口横诸水,山自江心落半峰。

孤月出林惊玉兔,一星当阁对苍龙。

十年再举凭高眼,唫倚门前四五松。

(0)

秋夜

严城鼓角送更长,坐对梧桐月满墙。

锦字多才秋信远,翠华无梦夜衾凉。

家山在眼风尘阻,世事催人日月忙。

展转孤心滞归路,不如鸿雁解随阳。

(0)

题宜兴陈警之画

君家画舫如画阁,日载笙歌呼客游。

太湖风波不可渡,停桡洗盏淩沧洲。

水心落花烂五色,云头芙蓉攒万虬。

晴空滉漾走白日,烟峦髣髴迷琼楼。

陶朱鲁望已仙去,夫差勾践空荒丘。

古今乐事复我辈,湖山不管兴亡愁。

醉乘鳌背上九汉,一粟下?三吴洲。

(0)

怀旧

江空漠漠水云平,千里归舟一叶轻。

记得小陂三度兴,五更灯火读书声。

(0)

送苏令君二季还衡水

二美吾侯弟,联镳此暂游。

望云怀故国,乘月促归舟。

红叶清霜候,黄花细雨秋。

祁人怜远别,相送暮江头。

(0)

石厓为古歙刘彦实赋

寒空峙崔嵬,壁立几万仞。

秋高月影清,雨过岚光润。

丹青出天巧,锦绣古苔绚。

过者不可攀,引领极高峻。

下有同心人,饱历风霜境。

抱此刚介姿,梯云骋豪俊。

意气凌苍冥,摩厓吐馀论。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