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馀龄。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
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馀龄。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也称苏东坡)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这里,“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也称为重阳节或登高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的习俗。诗人通过“独何日”表达了对这一天的特别喜悦和满足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诗人认为四季都各有其美,而重阳节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的时节,因此他感到格外的快乐。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这里,“龙山”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住过的地方,“栗里”则是孟子的居住地。诗人通过这两处古人的足迹,表达了他对这些哲学家和圣人的怀念之情。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描绘了菊花在秋风中更加鲜艳,以及室内的安静祥和氛围,表现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馀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喜悦,这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满足,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这是描写重阳节时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醉酒后,他似乎感觉到周围的山脉都在向他倾斜,这里体现了诗人的豪放和对自然美景的极致赞美。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这是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欢乐时光,他通过歌唱、跳舞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颂扬。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这里,“坎坷”指的是《易经》中的一卦,象征着困难和变化。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他在自然界和人世间观察到的道理,以及对命运的理解。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这是诗人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能够享受到丰足的生活,年年都能有一个快乐而收获满满的秋天。这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苏轼超脱物外、内心自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