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客何方来,四月发回中。
繁霜陨百草,树木如寒冬。
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
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
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
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
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
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
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
问客何方来,四月发回中。
繁霜陨百草,树木如寒冬。
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
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
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
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
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
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
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七哀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问客何方来”,以询问引出主题,接着写四月时节却仿佛寒冬般草木凋零,显示出环境的恶劣。“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描绘了行者的艰辛与疲惫,反映出战乱带来的离散之苦。
“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与寂寥,而“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则揭示了年轻人被迫戍守边疆的无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而“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则寓言般地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最后两句“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深深叹息,以及对北方来人的关切,希望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信息。结尾“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反常的天气,象征着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以及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悲叹。
整体来看,《七哀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朝边疆的苦难与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