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归别常修》
《东归别常修》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ōngguībiéchángxiū
táng / luóyǐn

liùzǎixīnqínjiǔzhōngquèxúnguīdōng
míngcánguìyuànzhī绿

kuàisōngjiāngliǎngzhùhóng
shìdàotóushìxìngnánérjìnchénggōng

wéicánbàoshūshēnzhīfānbǎichǐfēng

注释
六载:六年。
辛勤:勤劳刻苦。
九陌:京城中的大道。
归路:返回家乡的道路。
五湖东:指代东方的湖泊地区。
桂苑:古代官署名,这里借指官场。
松江:长江下游的支流。
浮世:世俗社会,短暂无常的世界。
适性:顺应天性,随心所欲。
鲍叔: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
蒲帆:用蒲草编织的帆,象征简朴和自由。
百尺风:大风,比喻远大的志向或壮志。
翻译
六年在京城辛勤努力,如今寻找归途转向东方的五湖。
名声羞愧于桂花苑中的一片绿叶,想起松江的鲈鱼脍,色泽鲜红。
浮华世间,最终要顺应本性,男子汉何必要追求全部的成功。
只感到惭愧鲍叔牙能深深理解我,期待将来乘着大帆船,在百尺风中航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时间的辛勤劳作之后,选择回到自然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归宿。诗中的“六载”和“九陌”,可能是指长时间的辛苦和艰难的旅途,“五湖东”则是归乡的方向。在这过程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之意,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名惭桂苑一枝绿"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而“鲙忆松江两箸红”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着,诗人提出了人生态度:“浮世到头须适性”,意味着在不断变化的人生中,要顺其自然,不必过分强求。"男儿何必尽成功"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即不必对每一件事都追求完美与成功。

最后两句“唯惭鲍叔深知我, 他日蒲帆百尺风”则是诗人对于鲍叔的深刻了解表示自愧,同时也展望着未来,就像百尺高的蒲帆船一样,在风中前行。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生涯的期待和向往。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花窖早梅恰与盆中晚菊并荣漫与写生兼题以句

早梅晚菊汇芳联,贞曜高风契自然。

栗里孤山缩大地,渊明和靖友忘年。

盆中对立格堪敌,灯下相窥影互怜。

生面别开缘古调,宁同花鸟诩黄筌。

(0)

女夫徐子云挈家赴任沅江苦忆之至情见乎词

一从衔命去滇池,尽室追随喜复悲。

万里鹧鸪啼落日,千山猿狖袅长枝。

老夫出牧知何地,弱女归期更几时。

幼小未曾违膝下,他乡风物足相思。

(0)

绝句三十首·其七

故山泉石倚稽家,谁锁天涯度岁华。

归向吴姬借并剪,循墙芟落墨葵花。

(0)

秋日赠乡亲拟李嘉佑

同城复比闾,多故各相疏。

握手逢此际,挑灯意有余。

露寒鸣蟋蟀,霜冷落芙蕖。

羡尔高堂健,斑衣胜佩鱼。

(0)

中秋

今夜月轮满,秋期此恰分。

千山飞一镜,万里失纤云。

宿鸟高枝见,征鸿静夜闻。

不胜凄切意,游子似从军。

(0)

送僧南归

不知上人意,何以到长安。

病后无良药,风前且勉餐。

尘区禅悦少,废寺佛经残。

及早理归楫,霜飞又冱寒。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