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长苇短挂青枫。墨泼毫狂染用烘。
半壁藤萝雄水口,一天风雨急渔翁。
蓑笠重,钓竿濛。不教工处是真工。
市客误猜陈万里,惟予认得蒋三松。
芦长苇短挂青枫。墨泼毫狂染用烘。
半壁藤萝雄水口,一天风雨急渔翁。
蓑笠重,钓竿濛。不教工处是真工。
市客误猜陈万里,惟予认得蒋三松。
这首《鹧鸪天·蒋三松风雨归渔图》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风雨归渔图景。诗中以芦苇、青枫、藤萝、风雨、渔翁、蓑笠、钓竿等元素,构建出一幅充满动态与情感的画面。
首句“芦长苇短挂青枫”,以芦苇与青枫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对比之美。芦苇的长与青枫的短,形成视觉上的张力,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墨泼毫狂染用烘”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画家在创作时的激情与投入,仿佛墨汁在宣纸上狂放地挥洒,色彩斑斓,展现出艺术创作的热烈氛围。
接着,“半壁藤萝雄水口,一天风雨急渔翁”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藤萝覆盖的半壁山崖,与水口相接,构成了一种险峻而壮丽的景象;而风雨中的渔翁,独自在江面上捕鱼,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凸显了渔翁的坚韧与勇敢。
“蓑笠重,钓竿濛”描绘了渔翁归来的场景,蓑衣和斗笠虽然沉重,但并未影响他悠然自得的心情;钓竿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一天的收获与故事。
最后,“不教工处是真工。市客误猜陈万里,惟予认得蒋三松”表达了对艺术真谛的理解和对蒋三松画作的独到见解。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表面的技巧或华丽,而在于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深刻内涵。市井之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艺术的真正价值,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并认识到其中的精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力量,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