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谁肯见寻,冷淡少知音。
尘土侵闲榻,烟波隔故林。
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道在唯求己,明时岂陆沈。
其谁肯见寻,冷淡少知音。
尘土侵闲榻,烟波隔故林。
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道在唯求己,明时岂陆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中的《书小斋壁》,体现了诗人独处时的感慨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远。
“其谁肯见寻,冷淡少知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疏离感,他感到自己与世俗的隔阂,以及对于真正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人的渴望。这里的“冷淡”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不为外界所扰,而“少知音”则是对能够分享其情感和思想之人的一种怀念。
“尘土侵闲榻,烟波隔故林。”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变化。诗人通过“尘土侵闲榻”形象表达了时间的沉积,而“烟波隔故林”则是对远离家乡、老朋友或过往生活的一种感伤。
“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慰藉。在静谧的夜晚,竹风轻拂,唤醒了诗人的酒意,而窗外的明月则是他独自吟咏时的伙伴。这里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解的情怀。
“道在唯求己,明时岂陆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寻和肯定。他认为真理存在于自我之中,而不是外界的喧嚣。这里的“明时”可能指的是觉悟或理解自己的时刻,“岂陆沈”则是对那些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的一种慨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独处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和自我认知的主题。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个人探索,以及对真正理解他的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