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蒲团坐,从渠岁事更。
年来心益壮,老去眼增明。
月牖描梅影,风檐撼铎鸣。
撩侬诗兴动,得句自天成。
拂拭蒲团坐,从渠岁事更。
年来心益壮,老去眼增明。
月牖描梅影,风檐撼铎鸣。
撩侬诗兴动,得句自天成。
此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寒冷冬夜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交融。首句"拂拭蒲团坐,从渠岁事更"表明诗人坐在蒲团上,仿佛已经超脱尘世之外,对于年华流转的关注渐渐淡薄。蒲团是僧侣打坐禅修时所用的座垫,拂拭可能表示轻抚或整理,显示出一种平静与专注。
接着"年来心益壮,老去眼增明"则写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变得更加坚定而明晰。这两句传达了一种修行者对时间流逝的态度,即随着岁月的积累,不仅肉体可能衰弱,但精神世界却能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洞察力和坚毅。
"月牖描梅影,风檐撼铎鸣"则是外在自然景象与内心活动的交融之处。诗人通过窗户(牖)观赏到月光下的梅花影子,以及风吹过屋檐时发出的声音和金属制品的响声。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夜景,更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清明与宁静。
"撩侬诗兴动,得句自天成"表达了一种创作上的自然而然。撩侬可能是指诗人轻松地挥洒笔墨,而非刻意为之;诗兴即是诗歌的灵感和激情;得句则意味着诗句的完成。整句话强调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天然流露,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夜间禅坐、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得的心境。它不仅是对一个冬夜场景的细腻刻画,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刻体验。
玉涧水,清且深,流不息,穷古今。
山头雨歇百谷聚,白虹一道来沈沈。
涧傍老人眼双碧,手弄涧泉坐白石。
泉流到海几清浅,明年花甲从头转。
酿涧水,作春醅,采涧芹,荐寿杯。
沐浴饮食无凶菑,此中自可度千岁,何必跨鹤游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