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载宵衣课雨旸,停鞭一览乐无央。
却欣民色浑非菜,即看云容欲作黄。
玉塞甫田迟钱镈,羽林飞骑漫腾骧。
昨年惕厉今犹忆,且喜秋临淮海扬。
半载宵衣课雨旸,停鞭一览乐无央。
却欣民色浑非菜,即看云容欲作黄。
玉塞甫田迟钱镈,羽林飞骑漫腾骧。
昨年惕厉今犹忆,且喜秋临淮海扬。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对关外山田的关怀与关注,展现了其勤政爱民的情怀。首句“半载宵衣课雨旸”,生动地刻画了皇帝在半个季节里,夜以继日地关注着天气的变化,确保雨水的适时降临,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生长。接着,“停鞭一览乐无央”一句,形象地表现了皇帝在巡视途中,停下马鞭,俯瞰大地,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这种喜悦源自于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却欣民色浑非菜,即看云容欲作黄”两句,进一步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状态的关心。他看到百姓的面色不再像蔬菜一样苍白,而是充满生机,同时天空的云彩也预示着即将有丰收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皇帝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更体现了他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注。
“玉塞甫田迟钱镈,羽林飞骑漫腾骧”则描述了边疆地区农田的管理与军事防御的结合。玉塞指边关要塞,甫田是新开垦的田地,钱镈是农具,羽林飞骑代表了军队的快速行动。这两句表明皇帝不仅关心农业的发展,也重视边防的安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的稳定。
最后,“昨年惕厉今犹忆,且喜秋临淮海扬”表达了对去年警惕与努力的回忆,以及对今年秋天即将到来的喜悦。这句话既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丰收的期待。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皇帝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繁荣的殷切期望。
人皆忌北居,岂知北居可望斗堪摘月。
不见皇家宅,九州百官台署森罗列。
惟有翰苑与使垣,岁岁年年向天阙。
岂非职论思,兼之司喉舌。
夜静起见极星明,雨霁行看天宇彻。
人居曷忌北与南,男儿所志燕与越。
会须方行遍区隅,文峰笔阵摩沧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