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何须载西子,青裙今幸拜东王。
佛谈非想色界色,天造玉皇香案香。
兴庆池边凝晓露,善和坊里借馀光。
行闻绮席开东省,飞鞚争驰御道黄。
画舫何须载西子,青裙今幸拜东王。
佛谈非想色界色,天造玉皇香案香。
兴庆池边凝晓露,善和坊里借馀光。
行闻绮席开东省,飞鞚争驰御道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创作的《牡丹次韵(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宫廷生活诗,描绘了皇宫内盛开的牡丹与帝王享乐的情景。
"画舫何须载西子,青裙今幸拜东王。"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牡丹之美的赞赏。西子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而东王则指代玉皇大帝。在这里,画舫不必载西子,因为青裙的牡丹已经足以与神仙媲美,值得朝拜。
"佛谈非想色界色,天造玉皇香案香。"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之美,甚至超越了佛家所说的色界之色,达到了天工造物的境界。以“玉皇”比喻牡丹的香气,更显得尊贵而非凡。
"兴庆池边凝晓露,善和坊里借馀光。"
这里描绘了牡丹盛开时景色与环境的美丽。兴庆池畔的牡丹因晨露而更加鲜妍,而善和坊里的光线则为花朵增添了一份柔和。
"行闻绮席开东省,飞鞚争驰御道黄。"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宫廷活动的描写,展现了牡丹盛放时皇家游乐的情景。绮席开启,可能是指宴会或观花之地;“飞鞚争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御马疾驰的场面,而“御道黄”则暗示了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赋分虽云薄,谋生亦自疏。
但令书有种,敢恨食无馀。
身病慵行立,庭荒废扫除。
寒温虽泛礼,犹辱问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