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马金作勒,壮士铁为衣。
横行出塞门,日落黄埃飞。
匈奴仓卒至,士卒被重围。
战馀平野中,惟见空鞍归。
家中白头母,犹自倚寒扉。
宛马金作勒,壮士铁为衣。
横行出塞门,日落黄埃飞。
匈奴仓卒至,士卒被重围。
战馀平野中,惟见空鞍归。
家中白头母,犹自倚寒扉。
这首《塞下曲(其二)》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壮烈画面,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感与深沉的人文关怀。
首句“宛马金作勒,壮士铁为衣”,以“宛马”和“金作勒”、“壮士”与“铁为衣”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边塞将士装备的精良,也暗示了他们勇猛无畏的精神风貌。接着,“横行出塞门,日落黄埃飞”两句,通过“横行”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纵横驰骋的战斗姿态;而“日落黄埃飞”则渲染了战场的壮阔与悲壮,夕阳西下,黄沙漫天,烘托出战争的残酷与浩瀚。
“匈奴仓卒至,士卒被重围”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敌军突然来袭,边防战士陷入重重包围的危急情景,紧张气氛达到高潮。接下来,“战馀平野中,惟见空鞍归”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结局,平野之上,只见战马的空鞍,没有了主人的踪影,暗示了无数战士的牺牲,令人感伤不已。
最后,“家中白头母,犹自倚寒扉”一句,将视角转向战后,聚焦于一位老母亲的形象,她独自倚靠在寒冷的门扉上,等待着远方儿子的归来。这一幕温馨而又凄凉,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牺牲者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冲突与情感交织的边塞世界,既有对英勇战士的赞美,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