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犹在阆风巅。
孤筇暝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忍使薪穷火不传。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犹在阆风巅。
孤筇暝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忍使薪穷火不传。
这首诗是清朝名臣李鸿章所作的《游鹿洞归途感赋》,诗人以鹿洞为背景,表达了游历后的感慨。首句“鹿去台空屋数椽”,描绘了鹿洞遗址的荒凉,曾经的生机已逝,只剩几间简陋的屋宇。接下来,“置身犹在阆风巅”运用神话中的阆风仙境比喻,表达出诗人在此处仍能感受到超凡脱俗的意境。
“孤筇暝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两句,通过“孤筇”(竹杖)和“烟中路”、“洞里天”的描绘,展现出夜间行走于山间小径,四周山谷春意盎然的景象,富有诗意。诗人寓情于景,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暗指战乱之后,学术氛围凋零,学子们无法正常学习,门前的流水似乎也象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最后,“低徊朱陆论心地,忍使薪穷火不传”表达了诗人对于朱熹、陆九渊等先贤学术的追思,以及对后人未能承继其精神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又有对学术传承的忧虑,体现了李鸿章作为士大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饮谷帘山下水,徒观瀑布下长川。
使君破我游山恨,酒寄人间第一泉。
君不见杜陵野客老更狂,浣花溪上结草堂。
又不见谪仙世人皆欲杀,匡山读书头如雪。
二公同时鸣有唐,文章万丈光艳长。
钧天无人帝呼去,草堂书馆今荒凉。
太平宰相张居士,外甥似舅金华子。
胸中万卷杜陵翁,笔下千篇谪仙李。
向来衣冠拜伪楚,我乃宋臣惟有死。
何曾著眼痴宰相,况肯低颜骢御史。
天边卿月落九疑,口诵离骚吊湘水。
诛茅筑室小东山,天下苍生望公起。
种梅志欲调商鼎,持斧梦刀聊尔耳。
公生长安我东嘉,天遣邂逅鄱江涯。
笔头一语真戏剧,却将铁面拟金华。
金华自是金闺彦,金口褒扬两朝眷。
末须归去金华山,行将入侍金华殿。
《题何子应金华书院图》【宋·王十朋】君不见杜陵野客老更狂,浣花溪上结草堂。又不见谪仙世人皆欲杀,匡山读书头如雪。二公同时鸣有唐,文章万丈光艳长。钧天无人帝呼去,草堂书馆今荒凉。太平宰相张居士,外甥似舅金华子。胸中万卷杜陵翁,笔下千篇谪仙李。向来衣冠拜伪楚,我乃宋臣惟有死。何曾著眼痴宰相,况肯低颜骢御史。天边卿月落九疑,口诵离骚吊湘水。诛茅筑室小东山,天下苍生望公起。种梅志欲调商鼎,持斧梦刀聊尔耳。公生长安我东嘉,天遣邂逅鄱江涯。笔头一语真戏剧,却将铁面拟金华。金华自是金闺彦,金口褒扬两朝眷。末须归去金华山,行将入侍金华殿。
https://shici.929r.com/shici/DR7aQHDMV8.html
公如忧国房玄龄,我如郑公思批鳞。
隆兴天下同贞观,愿为贤相为良臣。
我去公来不同日,各展忠怀对宣室。
江湖邂逅论赤心,更约联翩书史笔。
坤爻敬义诚君子,可惜作铭人已死。
八十四字腾光芒,便是千年不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