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
醉时万虑一埽空,醒后纷纷如宿草。
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
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
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
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且将墨竹换新诗,润色何须待东里。
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
醉时万虑一埽空,醒后纷纷如宿草。
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
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
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
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且将墨竹换新诗,润色何须待东里。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饮酒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纷争和物欲追求的看破与放下。
"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 这两句开篇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饮酒中能找到什么真正的乐趣,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没有听说过这种道理。这既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接下来的"醉时万虑一埽空,醒后纷纷如宿草。" 描述了饮酒时心无牵挂,但清醒后烦恼又如同野草般繁多,这两句通过对比醉醒状态的不同,强调了世俗烦恼的不可避免。
诗人接着说:"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 这里用“十年”来表达时间的长短,用“揩洗”来比喻对过往虚幻和真实的区分,而“石女无儿焦谷槁”则是通过神话故事中的石女形象,形容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 这两句中,“此身”指代诗人自身,而“何异贮酒瓶”则是比喻自己的身体就像盛酒的器皿一样,而“满辄予人空自倒”则形容自己虽有满腹经纶,却往往无处表达,只能白白浪费。
随后,诗人提到:“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 这里通过对“武昌痛饮”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并不热衷于酒场之欢,但由于性格使然,不愿与他人相违背而陷入烦恼。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道:"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 这是对友人家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向往,同时也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清静之地来净化自己的内心。
接着,“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 这里诗人通过自己虽然有小片土地却无力耕耘,而对比他人的广阔土地和巨额财富,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然。
"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这两句中,诗人以“枕书”形容自己酷爱读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好学怜君工杂拟”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
最后,“且将墨竹换新诗,润色何须待东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交换墨竹来换取新的灵感和创作,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作品,而不必等待外界的评价或认可。
亚洲一片云头恶,群花摧折雌风虐。
护花幡立海东南,裼裘公子方行乐。
千红万紫开春中,团圆月照何王宫。
粗豪莫笑虬髯客,妩媚全胜羊鼻公。
第一楼头人第一,天女散花香满室。
中宵醉卧海云红,梦遣黄人捧朝日。
南天珍木瑰奇绝,花作红霞絮白雪。
文章万丈见光燄,谁意飘零更高洁。
峤南火维见雪稀,忽飘扣砌沾罗衣。
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风絮竞飞。
团为雪球散雪气,海国遍寻遗种地。
炎荒得此太奇景,赤日行天雪花坠。
芦花秋雪杨花春,入眼偏惊夏雪新。
旁人莫妄疑轻薄,此花肝胆原轮囷。
入时自作风流格,尚留清白人间说。
偶教痼疾起烟霞,劫火不妨烧雪魄。
奇花曾为吟春红,长夏仍教住雪中。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