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题赵别驾委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的诗作。
诗中“万事悉委分,吾何容心为”一句,表明诗人对于天下大事虽有所关心,但自己力所能及,只能尽自己的本分,不敢奢望过多。接着“抱椠游文屋,去取委所司”则显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希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一战偶得隽,敢誇词藻奇”中,诗人自信地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不讳言其才华。但紧接着,“随牒走仕途,荐举委所知”却又流露出一种对仕途的无奈和不得已的态度。
“一朝获通籍,敢恃妍媚姿”中的“妍媚姿”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才华或是其在文学上的美好成就。然而,“不见百里奚,非黠亦非痴”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和不理解,其中“百里奚”通常指的是远方来的贵客,这里可能暗喻着诗人对于外界认可自己的才华缺乏期待。
在“爵禄委倘来,饭牛牛自肥”中,诗人通过对比表示,对于仕途的功名利禄并不执著,只是顺其自然。同时,“不见塞上翁,无喜亦无悲”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不为世俗所动。
“得丧委自然,失马马复归”这一句,诗人提倡了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命的生活态度。接着,“委怀在琴书,栗里真吾师”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古籍和知识的尊崇,以及对古圣先贤的景仰。
“委顺听时命,香山不吾欺”中,“香山”可能是指代指某种高洁或理想的境界,这里诗人表示自己愿意顺应时代的召唤,而不会被世俗所蒙蔽。
在“吾以名吾斋,曰委不亦宜”一句中,诗人通过命名自己的书房来表达对个人修养和文学创作的重视。然而,“王子曰不然,我的言辞与众不同”则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观点的坚持。
“人性涵万善,其位配两仪”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即人性的本质和宇宙的秩序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凡天所委付,受者不得辞”则强调了对于天命和责任的认知。
“行藏道污隆,进退时安危”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说明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行动和隐退之间需要权衡时机,以确保安全。接下来的几句则是通过历史人物来强调个人的使命和责任,如“委禹以治水”中的“治水”,指的是古代圣王禹的功绩,强调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在“经制委姬旦,述作委仲尼”中,诗人又通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来强化自己的理念。紧接着,“今古理无二,圣贤人可希”则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哲学思考,即古今之争并非根本,而是圣贤之所以能被后世所崇敬。
“纲常或沦斁,委我开训彝”中的“纲常”指的是礼仪和道德,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教化的重要性。随后的几句则是通过历史上的智者来强调个人的使命,如“杨墨路必辟,韩庄门宜麾”等。
最后,“宇宙或倾仆,委我力扶持”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维护世道的决心和责任感。紧接着,“补天出娲石,浴日升咸池”则通过神话中的伟业来比喻自己对于改造世界、恢复秩序的愿望。
“饥者委我食,寒者委我衣”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责任感。紧接着,“一或负所委,是谓天职亏”则强调了对于自己使命的认知,如果不尽责,则是对天赋予之职责的背离。
最后几句“若君所言者,庄老同一岐。梁以苦空坏,晋以清谈隳。流弊至委弃,往事真来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个人使命和责任的认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知识追求以及社会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