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接门园记洛川,明农堂畔识丰年。
自量拾级身犹健,共约楼居意欲仙。
倚槛聊舒千里目,举头应侧万人肩。
那知宾主非刘石,枉作沙河酒席传。
花接门园记洛川,明农堂畔识丰年。
自量拾级身犹健,共约楼居意欲仙。
倚槛聊舒千里目,举头应侧万人肩。
那知宾主非刘石,枉作沙河酒席传。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周必大在庆元庚申年间,庆祝华隐楼落成并新建的明农堂迎接牡丹盛开的喜庆场景。他邀请伯威和德源两位兄长前来小聚,以旧韵表达欢愉之情。诗中提到的"花接门园记洛川",暗示了此处园林的美景与洛阳牡丹的相似之处,而"明农堂畔识丰年"则寓意着丰收的希望和农事的繁荣。
诗人自述虽然年纪渐长,但登楼时仍感身体健朗,期待在高楼之上能有超凡脱俗之感。"倚槛聊舒千里目"描绘了诗人凭栏远眺的景象,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举头应侧万人肩"则形象地写出楼高人众的热闹场面。
然而,诗人感慨最后两句"那知宾主非刘石,枉作沙河酒席传",表达了对聚会主人身份的自嘲,暗示自己并非如刘石般显赫的人物,这场欢宴只是寻常的酒席,却因他们的友情而显得珍贵。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地位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