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仲殷东方,伶伦和律管。
阴崖见白日,黍谷回春暖。
柔橹下流凘,轻车度危栈。
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
大造虽无私,薰莸不同产。
奈此物性何,鸠化犹鹰眼。
羲仲殷东方,伶伦和律管。
阴崖见白日,黍谷回春暖。
柔橹下流凘,轻车度危栈。
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
大造虽无私,薰莸不同产。
奈此物性何,鸠化犹鹰眼。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象与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羲仲在东方观测天象、伶伦校正音律、阳光穿透阴崖、春风吹拂黍谷、小船顺流而下、车辆穿越险峻山道、草木繁茂生长等生动画面。通过这些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万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
“柔橹下流凘,轻车度危栈”描绘了船只在水流中轻轻滑行,车辆在险峻的山路上平稳前行的画面,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适应与和谐共存。而“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则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美好。
后半部分“大造虽无私,薰莸不同产。奈此物性何,鸠化犹鹰眼”则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比薰(香草)与莸(臭草)的不同生长环境,以及鸠(乌鸦)与鹰(猛禽)的视觉差异,表达了对自然界中普遍法则与个体独特性的思考。这里蕴含着对生命多样性和自然秩序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自然界的生机,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西晋盛,南风竞,二十四友皆为佞。
北师来,东海追,四十八王皆不归。
前奉觞,后执盖,忠臣洒泪翻就害。
万里中原士马空,铜驼尚在宫门外。
宋家二帝俱入金,神州陆沉古犹今。
黄旗紫盖渡江水,碧嵩清洛愁人心。
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