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莺花飞欲残,郊原春色亦阑珊。
青青官柳迎人笑,白白春醪解客寒。
石窦一龙鸣涧壑,上方千佛见衣冠。
胜游相继无多日,寄语山僧仔细看。
三月莺花飞欲残,郊原春色亦阑珊。
青青官柳迎人笑,白白春醪解客寒。
石窦一龙鸣涧壑,上方千佛见衣冠。
胜游相继无多日,寄语山僧仔细看。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色与诗人游历时的感怀。首句“三月莺花飞欲残”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暮春时节,莺鸟飞翔,花朵凋零的景象,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郊原春色亦阑珊”进一步点明春意渐逝,万物即将进入夏初的过渡期。
“青青官柳迎人笑,白白春醪解客寒”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青翠的柳树和醇厚的酒水赋予了生命,前者在春风中轻摆,仿佛在对行人微笑;后者则能驱散旅途的寒冷,给人以温暖与慰藉。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石窦一龙鸣涧壑,上方千佛见衣冠”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庄严的画面:深山之中,泉水从石窦中潺潺流出,似乎有龙在其中低吟;而高处的寺庙里,佛像庄严,僧侣们穿着整齐的袈裟,静坐修行。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神秘,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敬畏。
最后,“胜游相继无多日,寄语山僧仔细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他提醒山中的僧侣,美好的时光不会长久,应当珍惜眼前,仔细品味生活的每一刻。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相彼同生人,时芳共俄倾。
荣枯虽不齐,均此素秋殒。
贵贱何必殊,执之无留影。
所以达观流,彭殇归一轸。
骄人何好好,风波冒挥骋。
金玉靡有厌,冥酣溺无醒。
大期一朝来,何炎不销烬。
祸生自为胎,颓名谁与拯。
所贵素心者,逍遥寄肱枕。
旦夕无怔营,安安卧林境。
崖行多优游,穹曜但亭午。
掎摭心不厌,跕躧意增愈。
疏甸分花应,层阜别云吐。
疲足休给林,澄心投象宇。
㵵泻淙瑶濑,隈隅丽丹庑。
七觉启幽扃,一道界盘坞。
不谓此山椒,乃有彼岸侣。
芬缊瞻戒香,络绎会宗语。
法供岂世调,灵餐异尘脯。
往牒稽听龙,昔泉酌跑虎。
一讴傲自足,万细何足数。
相逢何匆匆,相别何草草。鸳鸯何??,分飞懊愁恼。
酌酒叙别言,言别不能住。
两情方绸缪,何当舍我去。
牵衣向君言,君心何太忍。
晨鸡且勿鸣,斯须共裯枕。
北斗光阑干,车马已在门。
送子一二步,庶展千万心。
玉泪不敢挥,含悽向郎语。
中途慎加餐,慎勿洮神虑。
今日送君去,明日愿君来。
愿来君不来,贱妾当何依。
维天不有雁,维川不有鱼。
慰妾长相忆,望子尺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