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僧一勺庵·其二》
《寻僧一勺庵·其二》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古树疏林半有花,槿篱密绕野人家。

放参游屐行拈杖,出定山僧唤点茶。

得句正书藏梵夹,监厨洗钵饭胡麻。

游踪冷后栴檀热,应悔听莺赴柳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人彭孙贻在寻找僧人的一勺庵时,沿途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细腻地展现在字里行间。

首先,诗中“古树疏林半有花,槿篱密绕野人家”两句,以自然景色开篇,古树与疏林之间点缀着花朵,槿篱围绕着乡间小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寻找僧人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宁静。

接着,“放参游屐行拈杖,出定山僧唤点茶”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僧人的互动。放参,即放参礼,是佛教仪式之一,象征着修行者结束日常的禅坐,开始日常活动。诗人行走于山间,手持拐杖,与山中的僧人相遇,僧人邀请他一起品茗。这一场景体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和谐,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得句正书藏梵夹,监厨洗钵饭胡麻”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僧人的生活细节。诗人得到灵感,即刻书写下来,藏入梵夹之中,这是一种记录佛法或修行心得的方式。同时,僧人负责厨房事务,洗钵准备食物,这里的食物是胡麻,即芝麻,简单而健康。这些细节反映了僧人生活的严谨与专注,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细致照顾。

最后,“游踪冷后栴檀热,应悔听莺赴柳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反思与感悟。游踪冷后,意味着经过一番探索与体验,内心逐渐平静,仿佛感受到了内心的温暖与热度。栴檀热,可能是指内心深处的觉醒与热情,或者是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与实践。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或许意识到过于追求外在的热闹与繁华,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因此,他可能会感到后悔,未能更早地倾听内心的声音,投身于更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人生活的宁静、和谐与内在的丰富,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生活状态的反思与启示。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道岩

太极岩图出道州,兹岩名道实相犹。

元公图说兹岩具,好向岩中仔细求。

(0)

采芹亭·其三

宜月宜风还宜雪,烟雨冥濛景更宜。

说与客来休剥啄,先生长是倚阑时。

(0)

以诗句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甚处足横斜,孤山水一涯。

从来个中水,只许照梅花。

(0)

毛伯玉以六月廿七日来访是年天不雨梅亢热异常书数韵述怀且以赠之

伯玉不我过,过我必六月。

老天雨不梅,五行一乃绝。

亢离单用事,赤乌赤如血。

人寰何罪辜,几欲炮烙杀。

左手解衣襟,右手不停箑。

脱帽无奈何,而况可腰折。

西望禽鬼焦,东望金鱼涸。

前山牛眠洿,亦复如火发。

相携将安之,只合坐论说。

伯玉老先辈,家传洞林诀。

谈辩管郭雄,五鬼皆避易。

借君铁拄杖,蹴踏六月雪。

为我买雪山,斲冰作天穴。

(0)

鸡雏吟

我闻先儒云,鸡雏可观仁。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0)

水调歌头·其七别庐山题龙湖阁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餐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