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指重山望雁门,苍然岚气结朝昏。
当春田土皆耕耨,阡陌绵绵古塞原。
南指重山望雁门,苍然岚气结朝昏。
当春田土皆耕耨,阡陌绵绵古塞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马邑时远眺雁门关的景象与感受。首句“南指重山望雁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站在高处,向南望去,只见重重山脉连绵不绝,最终汇聚于雁门关前的情景。这既展现了地理的壮阔,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
次句“苍然岚气结朝昏”,进一步渲染了雁门关周围的自然景观。苍茫的山色与缭绕的雾气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仿佛将时间与空间都凝固在这一刻,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的宁静与深邃。
第三句“当春田土皆耕耨”,转而描述了春天的农事活动。在雁门关附近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辛勤地耕作,翻土、播种,一片繁忙的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最后一句“阡陌绵绵古塞原”,则将视角拉回大地,以“阡陌”(田间小路)和“古塞原”(古老的边疆地区)为载体,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悠久历史的感慨。绵延不绝的田间小路与古老的边疆原野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生命力,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画面,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雨来夜早晚,梦断惊所向。
鼓鼙声后先,龙蛇势下上。
奈此老屋何,诗书果何当。
幸矣托皇州,高枕得无恙。
瑞物日纷纭,岂我独飘荡。
兴言反山楹,羸思辄以张。
疏泉到云根,松竹青益放。
胡不返柴车,于焉事郁怏。
平生知顾行,短发增惆怅。
明朝入初伏,金火两无恙。
破除万事无过酒,有客何须计升斗。
解将富贵等浮云,醉乡即是无何有。
昔人绘事亦有神,丹青写出画天真。
尊罍未耻月渐倾,更待晓出扶桑暾。
餐霞服气浪自苦,自厌神仙足官府。
脱巾解带衣淋漓,眼花错莫谁宾主。
君不见炙手可热唯权门,欲观佳丽遭怒嗔。
何如衔杯乐圣藉地饮,安用醉吐丞相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