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城中路,新成郭外坟。
旐题前太守,书失右将军。
广柳驱残月,甘棠翳暮云。
应知千载后,不朽是遗文。
永别城中路,新成郭外坟。
旐题前太守,书失右将军。
广柳驱残月,甘棠翳暮云。
应知千载后,不朽是遗文。
这首挽歌描绘了对已故黎平太守袁公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永别城中路”,道出了袁公与繁华都市的离别,暗示其去世的事实。接着“新成郭外坟”一句,点明了袁公安息之地,从城市转向了郊外,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归宿。
“旐题前太守,书失右将军”两句,通过描述墓碑上的铭文,既指出了袁公的身份——太守,也暗含了对其功绩的肯定与怀念。在古代,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右将军则是军事职位,这里或许是在强调袁公在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贡献。
“广柳驱残月,甘棠翳暮云”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象,广柳与甘棠分别代表了两种植物,常被用来象征忠诚与美德。残月与暮云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袁公的离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思。
最后,“应知千载后,不朽是遗文”表达了对袁公身后名声的期待与坚信。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袁公已逝,但他的事迹和品德将通过历史记载流传下去,成为后人铭记与学习的典范。整首挽歌以哀而不伤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高尚品质的颂扬与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闽山故人持广宪,十五年来不相见。
□长□□□□行,珍重慇勤深缱绻。
我持东海旧纶竿,醉卧烟霞游汗漫。
忽然空谷闻足音,惊喜开缄如见面。
二三知己老同年,亦得相闻增□健。
是时风日当重阳,正对黄花绿酒觞。
晴昼忽肰飞黑雨,墨花点□数千张。
捲束缄题寄来使,四千□途□我将。
万□笔秃不尽意,侧身南望天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