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桑叶贱如土,吴蚕戢戢多于鲁。
叶底时闻健食声,树头飒飒初来雨。
辛勤出火倏三眠,准拟收功千万缕。
县官何忍为茧丝,女红切勿事纂组。
愚儒请遗天下衣,各使苍生有环堵。
天寒岁暮田舍翁,白发霜风吹两股。
今年桑叶贱如土,吴蚕戢戢多于鲁。
叶底时闻健食声,树头飒飒初来雨。
辛勤出火倏三眠,准拟收功千万缕。
县官何忍为茧丝,女红切勿事纂组。
愚儒请遗天下衣,各使苍生有环堵。
天寒岁暮田舍翁,白发霜风吹两股。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蚕农的生活情景。首句“今年桑叶贱如土”,写出了蚕农因桑叶价格低廉而面临的困境,暗示了丰收却收入微薄的辛酸。次句“吴蚕戢戢多于鲁”运用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吴地(今江苏一带)蚕多的景象。
“叶底时闻健食声,树头飒飒初来雨”两句,通过蚕儿进食的声音和雨声,展现了蚕农密切关注蚕的生长环境,期待丰收的紧张气氛。接下来,“辛勤出火倏三眠”描述了蚕农精心照料蚕宝宝,经历三次蜕皮(三眠)的艰辛过程。
然而,“准拟收功千万缕”中的“准拟”与“千万缕”形成反差,暗示了蚕农对丰收的期待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劝告“县官何忍为茧丝,女红切勿事纂组”,希望官府体恤民情,不要过度压榨蚕丝,让妇女们停止编织繁琐的丝织品。
最后,“愚儒请遗天下衣,各使苍生有环堵”表达了诗人对公平分配的期盼,希望蚕丝能惠及大众,每个家庭都能有基本的衣物遮体。“天寒岁暮田舍翁,白发霜风吹两股”以一位老农的形象作结,揭示了蚕农生活的艰难,尤其是寒冬时节,他们的生活尤为困苦。
总的来说,虞俦的《春蚕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关怀,展现了南宋时期蚕农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呼吁。
山郭五里馀,气象忽异色。
蛟龙尝此蟠,潭水至今黑。
变化验莫穷,白昼起霹雳。
山形抱江来,怪石莫倾侧。
有寺出其间,户牖立丹壁。
微云垂鉴中,彩色画不得。
小阁才数弓,吐纳半江碧。
日光涵游鱼,到底如不隔。
老竹风萧萧,长根擘青石。
送声寄哀弦,往往动魂魄。
载酒同遨游,逢奇得搜索。
形体相与忘,山林信吾适。
乃知人世间,舍此固怵迫。
汝父昔吾友,汝翁昔我师。
汝时侍亲侧,楚楚玉雪儿。
稍长从吾游,学问乃大奇。
风木不待养,垣室空遗基。
成立汝有望,修短吾莫推。
四世积善心,一门无庞眉。
俯仰三十载,三丧路人悲。
受气各有终,劳生嗟奚为。
墙东荷锄叟,夙受汝翁知。
老怀念畴昔,不觉哀涕垂。
欲志殿中墓,健笔惭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