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阅沦亡梐枑移,年年旧燕亦双归。
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阀阅沦亡梐枑移,年年旧燕亦双归。
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历史沧桑的意境。"阀阅沦亡梐枑移"中,"阀阅"指的是古城废墟,"沦亡"则是沦州(今安徽凤台)的旧称,这里用来形容历史的消逝和变迁。"梐枑"是一种古代的建筑物,常见于宫室之中,现在却已成为空壳,象征着权力与繁华的过去。"移"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流动和事物的更迭。
"年年旧燕亦双归"表达了一种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景象。即便是在历史遗迹中,燕子依然每年按时返回它们的旧巢,这不仅是对生命力顽强的赞颂,也映照出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思考。
"茅檐苇箔无冠盖"一句,则是在描绘一种荒凉的景象。"茅檐"指的是用草编织的屋顶,而"苇箔"则是用芦苇制成的门窗,这里都成了没有主人的废弃物,原本可以遮风避雨、掩饰私密的“冠盖”现在却不复存在。这里通过对无人看管的自然材料建筑的描写,反衬出历史的破败与荒凉。
最后一句"不见乌衣见白衣"则是诗人对于古代服饰的观察。在古代中国,乌衣通常指的是士大夫或官员的常服,而白衣则可能象征着普通百姓或者更深层次的寓意——死亡(死者往往穿白衣入葬)。这里"不见"二字,既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处时代已看不见那些昔日辉煌服饰,也可以解读为历史的消逝与人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自然界生命力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世事无常以及自然永恒的深刻感悟。
夜寒星斗挂屋椽,我辈把酒不问天。
语声未怕惊天上,只愁惊起白鸥眠。
吾庐在南溪,溪北北山半。
山空谁肯邻,影静鹤为伴。
万松当篱落,千岩上几案。
花草岂厌多,不多亦堪玩。
一丘万事足,半点无外羡。
如何濯双缨,独欠泉一眼。
晚晴漫野步,偶到溪侧畔。
颇怪清浅流,雪后劣如线。
相将二三子,一笑出奇观。
琼砂杂瑶砾,掇拾作微堰。
锵然便淙琤,清若奏琴阮。
当流立孤石,滟滪忽童丱。
不塞势何怒,惟激声故远。
从今日日来,愁肺要湔浣。
儿童俾勿坏,鸥鹭好看管。
谁道三年聚,能胜一别多。
岁寒知子可,心折奈吾何。
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
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