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如豆盲未盲,耳寒自怨春无莺。
阿瞒早死诸葛生,定开龙汉雄西京。
功名易朽骨难朽,龟年短促蚁年寿。
扬薪沸釜愁饮迟,长夜宜添八更漏。
负恩不报天日瘦,玉帝观河惊面皱。
十二万劫一刹那,几人解听行乐歌?
有子桐柏妻姮娥,不如买醉黄金多。
眼光如豆盲未盲,耳寒自怨春无莺。
阿瞒早死诸葛生,定开龙汉雄西京。
功名易朽骨难朽,龟年短促蚁年寿。
扬薪沸釜愁饮迟,长夜宜添八更漏。
负恩不报天日瘦,玉帝观河惊面皱。
十二万劫一刹那,几人解听行乐歌?
有子桐柏妻姮娥,不如买醉黄金多。
这首诗《拊缶歌当行路难十五章(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独特见解。
首句“眼光如豆盲未盲”,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事洞察力的有限,即便如此,仍能感知到世界的复杂与模糊。接着,“耳寒自怨春无莺”一句,通过听觉的缺失,暗示了心灵的寂寞与孤独,春天的生机勃勃在诗人听来却如同无声。
“阿瞒早死诸葛生,定开龙汉雄西京”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将曹操(阿瞒)与诸葛亮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时代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思考。这里“龙汉”与“西京”分别指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理想中的盛世。
“功名易朽骨难朽,龟年短促蚁年寿”揭示了生命与时间的永恒主题,功名利禄在历史长河中易于消逝,而生命的本质与记忆却是永恒的。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扬薪沸釜愁饮迟,长夜宜添八更漏”描绘了一幅深夜煎熬的画面,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与等待的漫长。同时,诗人也借“八更漏”这一传统计时方式,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等待的无奈。
“负恩不报天日瘦,玉帝观河惊面皱”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道德与责任的主题,通过神话传说中的角色,表达了对不负责任行为的谴责,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最后,“十二万劫一刹那,几人解听行乐歌?”以宏大的时间尺度,提出对人生短暂与快乐追求的疑问,引人深思。诗人似乎在问,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并享受生活的乐趣?
“有子桐柏妻姮娥,不如买醉黄金多。”则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反思,诗人似乎在说,与其追求虚幻的神仙生活,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求快乐,通过饮酒享乐来获得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思考,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