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色空,不曾碍人。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湛然常寂寂,常转自家风。
明暗色空,不曾碍人。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湛然常寂寂,常转自家风。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的作品,名为《偈颂三十六首》中的第三十五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宇宙观。
"明暗色空,不曾碍人",诗人以光暗、色彩与虚无的对比,暗示世间万物的相对性,表明这些现象并不会妨碍人们的心灵自由。
"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意指一个念头可以涵盖整个宇宙,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与这个根本的觉悟相通。这体现了禅宗强调的“心即理”观念,认为人的意识具有超越物质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湛然常寂寂,常转自家风","湛然"形容心境清澈,"寂寂"则代表寂静无为的状态。这里表达的是禅者内心的平静与自然流转,不为外在世界所动,而是内在自性自在运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心灵的广大与自由,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澄明来应对生活的各种变化。
午睡莺惊起。
鬓云偏、?
鬆未整,凤钗斜坠。
宿酒残妆无意绪,春恨春愁如水。
谁共说、厌厌情味。
手展流苏腰肢瘦,叹黄金、两细香消臂。
心事远,仗谁寄。
帘栊渐是槐风细。
对梧桐、清阴满院,夏初天气。
回首春空梨花梦,屈指从头暗记。
叹薄倖、抛人容易。
目断孤鸿沈双鲤,恨萧郎、不寄相思字。
幽恨积,黛眉翠。
往事何堪说。
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
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
渐老矣、愁生华发。
国耻家雠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
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
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
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
叹南北、久成离绝。
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
三太息,皆空裂。
晓听儿曹说。
道前村、疏梅莫与,蔽萧缠葛。
急与呼童诛翦尽,趁此江天暮雪。
唤小艇、渔翁鹤发,凛冽寒风吹酒面,与何人、共泛山阴月。
归浩叹,御琴瑟。
世寰恍惚山川别。
望琼楼、玉宇相映,烂银环合。
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
奈野鸟、千山飞绝。
我笑书生贫亦甚,诵布衾、岁久寒如铁。
儿恶卧,踏里裂。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