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鳌载栱銮坡,宝炬花灯万树罗。
禁漏不闻知夜□,天颜有喜觉春和。
半空嘹亮鸣仙乐,百辟趍锵响?珂。
共喜时清逢令节,尧阶争唱太平歌。
神山鳌载栱銮坡,宝炬花灯万树罗。
禁漏不闻知夜□,天颜有喜觉春和。
半空嘹亮鸣仙乐,百辟趍锵响?珂。
共喜时清逢令节,尧阶争唱太平歌。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赏灯的盛况,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皇家的奢华。诗人以“神山鳌载栱銮坡”开篇,巧妙地将神话元素融入现实景象,展现出壮观的灯会场景。接着,“宝炬花灯万树罗”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灯火辉煌、如同繁星点缀的景象,营造出节日的热烈气氛。
“禁漏不闻知夜深”,通过描写宫廷中不再响起报时的钟声,暗示时间的流逝被节日的欢愉所淹没,人们沉浸于欢乐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推移。“天颜有喜觉春和”,则进一步渲染了皇帝的喜悦之情,使得整个春天都充满了祥和的气息。
“半空嘹亮鸣仙乐,百辟趍锵响珂”,这两句描绘了空中飘荡的仙乐与大臣们行进时的金玉碰撞声,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盛大与庄严。最后,“共喜时清逢令节,尧阶争唱太平歌”,表达了对当下的安宁与节日的庆祝,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赏灯的热闹场面,更蕴含了对盛世的赞美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了明代社会在节日庆典中的文化风貌与精神追求。
太行冈岭横漫漫,撑空一带云霞间。
巨鳌背负九州出,重重山上复有山。
高都城头见松岭,突兀双峰螺髻并。
招邀析城揖王屋,指顾硖石瞰天井。
萧萧枫叶满山秋,岩峦掩抱云林幽。
攀崖转壑路欹侧,虽有佛刹谁曾游。
年丰郡邑閒无事,琴酒招呼二三子。
题诗古壁赠山僧,略记衰翁曾到此。
吴生祖父皆贤明,清选幽居殊世俗。
碧水晴岚灿户庭,白云宿雾封林麓。
好收书史贮新堂,岂羡珠玑誇润屋。
文字本为子孙藏,子孙能勤文字熟。
撑肠各有五千卷,插架更盈一万轴。
尺璧非宝竞寸阴,五经何多扪便腹。
简编不失镇时习,灯火稍亲兼夜读。
敏厥修兮就有功,学而优则期干禄。
况宜养志无辞劳,又欲分金赒不足。
责报吾闻如执券,盍为高门待华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