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带罗衣两鬓烟,芙蓉冷浸九溪渊。
依稀记得相逢处,曾在玉皇金案前。
露带罗衣两鬓烟,芙蓉冷浸九溪渊。
依稀记得相逢处,曾在玉皇金案前。
这首元代诗人余嘉宾的《武夷九曲棹歌(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首句“露带罗衣两鬓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清晨的露珠比作轻柔的罗衣,贴合在女子的两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芙蓉冷浸九溪渊”一句,通过“芙蓉”与“九溪渊”的结合,不仅展现了水的清澈与深邃,也暗示了女子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依稀记得相逢处,曾在玉皇金案前”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情感层次。这里不仅提到了“相逢”,还巧妙地融入了神话元素——“玉皇金案”,既增添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又寓意着美好相遇的神圣与珍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追忆与怀念。
余嘉宾的这首小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寄托,展现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念。
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锺山。
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
山蔽吴天密,江蟠楚地深。
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
渺渺随行旅,纷纷换岁阴。
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
百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
去自去耳,吾何阙而追。
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
汝谓松死吾无依邪,吾方舍阴而坐露。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