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平湖,胜在吴山高处。两峰间、芦汀鸥渚。
随波荡漾,见渔舟无数。云帆外、几村烟树。
茶磨郊台,千古浮云去住。越溪中、五湖东注。
桥边杨柳,已条条金缕。且留连、莫教春去。
万顷平湖,胜在吴山高处。两峰间、芦汀鸥渚。
随波荡漾,见渔舟无数。云帆外、几村烟树。
茶磨郊台,千古浮云去住。越溪中、五湖东注。
桥边杨柳,已条条金缕。且留连、莫教春去。
这首明代陈鎏的《风中柳·湖上》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诗中以"万顷平湖"为背景,湖面广阔,吴山高耸,两峰夹峙,点缀着芦苇滩和鸥鸟栖息的小洲,形成了一派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观。湖面上,渔舟荡漾,远处的云帆若隐若现,村庄在烟雾中若幻若真,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茶磨郊台,千古浮云去住"一句,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巧妙结合,暗示了时光流转,人事如梦。湖水东流,注入越溪,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时间的流逝。桥边的杨柳已经抽出新绿,犹如金线般摇曳生姿,春天的气息浓厚。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希望人们能在此美景中流连忘返,留住春天的脚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临高台,瞰横江,井干百尺郁连空。
下何以江,上何以空。
不有北泳之鱼,必有南逝之鸿。望不极兮意无终。
乌织西,兔投东。袖中有短札,渐将陈。
口语数百千言,削为数言复湮沦。秦筝扬,赵瑟侍。
曷不欢,各心意。人何乐,乐得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