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临洮战,几擒吐谷浑。
将军频失道,天子不垂恩。
豺虎无声过,城池几处存。
空馀青海月,长照黑山魂。
伊昔临洮战,几擒吐谷浑。
将军频失道,天子不垂恩。
豺虎无声过,城池几处存。
空馀青海月,长照黑山魂。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诗人以“伊昔临洮战”开篇,将读者带入历史的烽烟之中,描述了在临洮进行的战役中,军队几度擒获吐谷浑部族首领的场景。然而,“几擒”之后,却出现了转折,“将军频失道,天子不垂恩”,暗示了在胜利的背后,是将领的失误和君主的冷漠,这种反差凸显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接下来的“豺虎无声过,城池几处存”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比作无声的豺虎掠过,破坏了原本宁静的城池,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空馀青海月,长照黑山魂”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青海的明月与黑山的亡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背后人性、道德以及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反思价值。
薄俗妖妍莫竞春,万株清气照乾坤。
神仙身在藐姑射,居士梦入罗浮村。
写物更无和靖句,怀贤宜占谢公墩。
久知佳境因人胜,何必登亭对酒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