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阶忽云根,现出九华小。
嫌如翔凤鸾,不敢下凡鸟。
松胎孕星星,岳色浮了了。
一穴通仇池,三峰接蓬岛。
何人题石芝,积藓勤剔扫。
寻名转愕眙,欲摘屡伤爪。
朱柯笑轮囷,华盖状纠矫。
紫翠扑人来,灵光烛霞表。
岂惟倒海岳,或恐下商皓。
颇笑玉局翁,梦境殊草草。
何如此庭中,一日百吟绕。
倘有煮石方,那患熟芝老。
急唤金鸦锄,吾方待之饱。
当阶忽云根,现出九华小。
嫌如翔凤鸾,不敢下凡鸟。
松胎孕星星,岳色浮了了。
一穴通仇池,三峰接蓬岛。
何人题石芝,积藓勤剔扫。
寻名转愕眙,欲摘屡伤爪。
朱柯笑轮囷,华盖状纠矫。
紫翠扑人来,灵光烛霞表。
岂惟倒海岳,或恐下商皓。
颇笑玉局翁,梦境殊草草。
何如此庭中,一日百吟绕。
倘有煮石方,那患熟芝老。
急唤金鸦锄,吾方待之饱。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奇特的庭院石,其形态与色泽引人入胜,仿佛具有超凡脱俗之气。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石的姿态、颜色、纹理以及所引发的想象一一展现,赋予了这块石头以生命和灵性。
首先,诗人形容石如云根般从台阶中突现,展现出九华山般的秀美,其形态令人联想到飞翔的凤凰与鸾鸟,却因敬畏而不敢让凡鸟接近。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石上松树的枝干盘旋曲折,如同华盖般挺立,紫翠的颜色仿佛扑面而来,灵光照耀着霞光之上。
诗人对这块石的赞美不仅停留在表面,更深入到其象征意义。他提到石上的题字,虽被岁月覆盖的苔藓遮掩,但依然勤于清理,可见其珍贵与独特。面对这块石,诗人感到既惊讶又好奇,想要采摘却又担心损伤,表现出对石的敬畏之情。
诗中还提到石的形状似乎能倒转海岳,甚至可能连接商皓这样的仙境,暗示其非凡的魔力。诗人甚至戏谑地提到古代的玉局翁,将其梦境与这块石相比,显得草率平凡。相比之下,诗人更欣赏这块石的自然之美,每天在石旁吟诵,渴望找到煮石之方,以便更好地利用其神奇力量。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有人能提供煮石之法,以便自己能够充分体验石的神奇效果。他急切地呼唤着金鸦(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工具),准备享受这块石带来的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将一块普通的石头描绘成具有超凡魅力的存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