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郑明举香》
《寄郑明举香》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手匀沉实伴兰荪,著壁青烟未有痕。

掩鼻新来憎甲俗,拂衣无处避膏昏。

不成乱臭须持枣,却恐偷生误返魂。

寄语山间郑夫子,年来悬麝厌当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èngmíngxiāng
sòng / xīn

shǒuyúnchénshíbànlánsūnzhùqīngyānwèiyǒuhén

yǎnxīnláizēngjiǎchùgāohūn

chéngluànchòuchízǎoquèkǒngtōushēngfǎnhún

shānjiānzhèngniánláixuánshèyàndāngmén

翻译
手心细腻如沉实的兰荪,墙壁上青烟缭绕却无痕迹。
最近讨厌浓烈的甲香,无论何处都无法避开熏人的气味。
为了驱散杂味,必须手持红枣,又怕苟活误入阴曹地府。
我告诉山中的郑先生,近年来挂在门口的麝香已让我厌烦。
注释
手:手指。
匀:均匀。
沉实:坚实。
伴:伴随。
兰荪:兰花。
著:附着。
壁:墙壁。
青烟:青色的烟雾。
痕:痕迹。
掩鼻:捂住鼻子。
憎:厌恶。
甲俗:浓烈的香气(可能指某种香料)。
膏昏:熏人的气味。
不成:不能。
乱臭:杂乱的恶臭。
持:拿着。
枣:红枣。
偷生:苟且偷生。
误返魂:误入阴间。
寄语:告诉。
山间:山中。
郑夫子:姓郑的先生。
年来:近年来。
悬麝:悬挂的麝香。
厌:厌倦。
当门:门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寄郑明举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排斥。

首句“手匀沉实伴兰荪”中的“手匀”,可理解为手中拿着沉香或沉香末,这种沉香是古代一种珍贵的香料,常用来熏衣或者作为药材。这里通过对香气浓郁、不留痕迹的描述,隐喻诗人追求高洁无暇的生活态度。

“掩鼻新来憎甲俗”一句中,“掩鼻”指用手捂住鼻子,可能是因为无法忍受某种气味或者表示对世间庸俗的不屑。这里所谓的“甲俗”,即世间的纷争与肮脏,是诗人所不愿接触的。

第三句“拂衣无处避膏昏”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污浊的厌恶,希望能够洁净自己,但又找不到一个清净之地。这一句强化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不成乱臭须持枣”中的“乱臭”指的是世间杂乱无章的气味,诗人提出即使不能完全避免这些,也要手持枣(一种清香之物)以自我净化。

五六两句“却恐偷生误返魂,寄语山间郑夫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警醒和对精神导师的敬仰。这里的“返魂”是指灵魂的迷失,而“山间郑夫子”则可能是指隐居在山中的高僧或道士,是诗人心目中追求真理的人物。

最后一句“年来悬麝厌当门”,通过对珍贵药材——麝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尘世荣华的淡漠。这里的“悬麝”可能是指悬挂或贮藏着这种珍贵之物,而“厌当门”,则意味着这些高贵的追求已经成为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净化与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俗务的排斥。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野望二首·其一

也知口业欠消磨,造物嗔人奈口何。

莫管诗人例寒饿,且容老子小婆娑。

(0)

梅花落尽有感

五树梅花一树迟,花迟花早总离披。

春风只解吹梅落,不为愁人染鬓丝。

(0)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其三

尽日山行意未销,归来再与坐溪桥。

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0)

晚过黄洲铺二绝·其一

数峰残日紫将销,一片新秧绿未交。

道是今年春水小,涨痕也到岸花梢。

(0)

宿青山市四首·其三

近看青山却朗然,更无半点雾和烟。

一峰是石高多少,到得峰头即到天。

(0)

洗面绝句

浙山两岸送归艎,新捣春蓝浅染苍。

自汲江波供盥漱,清晨满面落花香。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