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灯閒照古堂虚,日午桐阴上井迟。
尝橘客求藏瓮法,煮茶僧乞啜泉诗。
听经犹剩当年鹿,好事谁攀宿草碑。
陈迹半销何处问,令人空忆翠峰师。
香灯閒照古堂虚,日午桐阴上井迟。
尝橘客求藏瓮法,煮茶僧乞啜泉诗。
听经犹剩当年鹿,好事谁攀宿草碑。
陈迹半销何处问,令人空忆翠峰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山中生活画卷。首句“香灯闲照古堂虚”,以“香灯”点出寺庙的氛围,“古堂虚”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谧。接着,“日午桐阴上井迟”一句,通过午后的阳光与梧桐树的影子缓缓爬上水井的过程,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时间的缓慢流动。
“尝橘客求藏瓮法,煮茶僧乞啜泉诗”两句,将人物活动融入自然景致之中,通过“尝橘”、“藏瓮法”、“煮茶”、“啜泉诗”等细节,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雅趣。这里不仅有物质上的享受,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听经犹剩当年鹿,好事谁攀宿草碑”两句,通过“听经”的鹿与“攀碑”的人,分别象征着对佛法的虔诚与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最后,“陈迹半销何处问,令人空忆翠峰师”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师长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描绘山中生活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