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楼台十二阑,举头人在凤池班。
天风不隔寻常眼,辰极长依咫尺天。
更点分明关政事,规模雄丽厌江山。
东南民物瞻尧日,乞得馀光万里还。
缥缈楼台十二阑,举头人在凤池班。
天风不隔寻常眼,辰极长依咫尺天。
更点分明关政事,规模雄丽厌江山。
东南民物瞻尧日,乞得馀光万里还。
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的《共北楼》描绘了楼台的缥缈与壮丽景象,以及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首句“缥缈楼台十二阑”,以“缥缈”二字形容楼台的虚幻与高远,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暗示了楼台的宏伟与超凡脱俗。接着“举头人在凤池班”,将观者置于楼台之上,俯瞰下方,如同站在凤凰池畔,隐喻着观者的尊贵身份与视野的开阔。
“天风不隔寻常眼,辰极长依咫尺天。”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楼台的地理位置之优越,即使是在广阔的天空中,也能清晰可见,仿佛与星辰紧密相连,象征着楼台的崇高与神圣。
“更点分明关政事,规模雄丽厌江山。”这里强调了楼台不仅是观赏之地,更是关乎国家政事的重要场所,其雄伟壮观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足以让人沉醉于山河之美。
最后,“东南民物瞻尧日,乞得馀光万里还。”表达了楼台对于东南地区民众的重要性,如同古代圣君尧的日光普照,给予人们希望与温暖,同时也暗示了楼台能够将这份光明与福祉传播至更远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楼台的壮丽与崇高,以及其在政治、文化乃至精神层面的深远影响。
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
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
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
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
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
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天极三元会,星精五福游。
神光来集夜,邦祝此迎秋。
导献森威节,严真默翠帱。
醴觞琼借液,牲俎面为羞。
蕊简空歌续,金支宝焰流。
宰衣纷曳绣,仙䙱俨居楼。
降格云颓席,归欢电翼辀。
种祠知汉德,时介万灵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