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伯姊二首·其二》
《哭伯姊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

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

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

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0)
翻译
我自小视木兰如兄长,怎忍心在垂暮之年与她天人永隔。
无人再能嘲笑我如匡鼎般空疏,朋友间的爱护从未因像屈平那样遭受指责。
丧礼已按习俗改变,连圣人都崇尚节俭,更何况我们这些学生。
追思亡者无需如伊蒲般繁琐的供奉,自然有松风和山涧流水陪伴。
注释
木兰:古代女英雄,此处代指亲人。
垂老:年老。
幽明:生死、阴阳两界。
匡鼎:比喻才疏学浅的人。
詈:责骂。
服已降期:丧事按期举行。
变礼:改变传统丧葬习俗。
伊蒲供:古代丧葬中的祭祀用品。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象征自然。
涧声:山涧流水声,象征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哭伯姊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怀念。

“幼以木兰为长兄”,这里的“木兰”是指古时用来比喻兄弟姐妹之情深厚的花卉,诗人自幼将伯姊视作兄长,可见其手足之情。接着“岂堪垂老隔幽明”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不忍离别之情,且担忧自己年迈,恐怕难以再见到那位已经离开的亲人。

中间两句“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一种无奈和悲哀。古代“匡鼎”指的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器具,而这里借以比喻那些不理解真挚情谊的人;“詈屈平”则是指那些不识好歹,总喜欢挑剔别人短处之徒。诗人感叹世间难寻知音,对于亲人的友爱之情,竟也遭受他人的诽谤和贬低。

接下来的“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则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习俗礼仪也在不断变化,但诗人心中对于逝去亲人的崇敬之情,却依旧如昔日一般,未曾改变。

最后两句“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一种超越物质的祭奠。古代“伊蒲”是一种用来祭祀的香料,但在这儿却被否定了,不需要这些形式上的供奉,因为自然界中那清新的松风和涧声,本身就是最真挚的悼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深情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于世态变迁与人心冷暖的一种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悼亡夫十五首.乙巳岁.作·其十一

回思往事已凄凉,病骨恹恹懒下床。

一任菱花尘渍满,久慵膏沐久慵妆。

(0)

祝英台近.芍药为风雨所损

带围消,巾角蛰,扶病伴春住。

忍说将离,帘外况风雨。

最怜婪尾杯残,莺声啼后,尚浇酒、石阑深处。

竹西路。长思小圃寻香,携手订花谱。

花已飘零,蓬鬓近何许。

不知廿四桥边,行云冷落,更谁脱、宫衣相顾。

(0)

赠潭西寺僧研虑二首·其二

历下多名士,高轩自昔闻。

潭西有精舍,名士亦如云。

愧我难为役,知师本好文。

相逢真不偶,清话到宵分。

(0)

菩萨蛮·其二托兴

君恩自古如流水。梨园又选良家子。都作六宫愁。

传言放杜秋。倾城争一顾。那用论缣素。

几个定横陈。丹青不误人。

(0)

拟自君之出矣二首·其二

自君之出矣,群芳谁共撷。

思君如辘轳,宛转长不绝。

(0)

枕上吟五首·其二

閒居频咏旧题诗,抵掌犹堪见往时。

人去赤城空有赋,盟寒白社杳无期。

归装赢淂玄经在,傲骨唯应贺监知。

同好近来零落甚,独操齐瑟欲何之。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