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
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
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
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
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
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生活,蓬门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石火迁”则是古代炊煮食物的方法,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日常琐事。接下来的“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传说中的神话( 鹤有成仙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利和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
中间的“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两句,显示出诗人面对内心的感慨和生活的无常时,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强求什么,只是自我安慰。这也体现了一种禅宗思想,即一切随缘,不强加于世间事物。
最后的“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两句,则是诗人在回望家乡或隐居之地时所见到的景象。古墓被改作农田,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写照,也是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达观世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