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麝为心,蔘貂何物,还他本色词人。
是满腔忠爱,志在灵均。
多少云愁海思,曾不分、奉倩伤神。
翻赢得、南唐两主,错拟前身。郎君。
定依帝所,听奏乐钧天,应悔悲辛。
剩荀香裴玉,桂苑留真。
证取南中鸿雪,贯华阁、曾寄琴尊。
烦呵护、章家坞里,忍草长生。
莲麝为心,蔘貂何物,还他本色词人。
是满腔忠爱,志在灵均。
多少云愁海思,曾不分、奉倩伤神。
翻赢得、南唐两主,错拟前身。郎君。
定依帝所,听奏乐钧天,应悔悲辛。
剩荀香裴玉,桂苑留真。
证取南中鸿雪,贯华阁、曾寄琴尊。
烦呵护、章家坞里,忍草长生。
此篇《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章钰所作,以纳兰容若生日为背景,在苍虬阁集句而成。全诗以“莲麝为心,蔘貂何物,还他本色词人”开篇,巧妙地将纳兰容若的才华与品性比作莲麝之香,蔘貂之贵,展现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高尚情操。
“是满腔忠爱,志在灵均”,诗人赞美纳兰容若内心充满忠诚与热爱,其志向高远,如同屈原一般,追求真理与正义。接下来,“多少云愁海思,曾不分、奉倩伤神”则描绘了纳兰容若在创作时所经历的情感波折与精神煎熬,如同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忧国忧民之情。
“翻赢得、南唐两主,错拟前身”一句,诗人借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与李璟,暗示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与情感深度,仿佛他前生便是这两位帝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郎君。定依帝所,听奏乐钧天,应悔悲辛”进一步表达了对纳兰容若的敬仰之情,认为他应当在帝都聆听天籁之音,却因世事悲辛而遗憾不已。这一段充满了对纳兰容若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同情。
“剩荀香裴玉,桂苑留真”则通过比喻,赞扬纳兰容若的作品如同荀香裴玉般珍贵,留在桂苑之中,成为永恒的经典。最后,“证取南中鸿雪,贯华阁、曾寄琴尊。烦呵护、章家坞里,忍草长生”表达了对纳兰容若作品的珍视与传承,希望它们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保护与流传,如同忍草般坚韧不拔,生生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纳兰容若及其作品的深情赞颂,展现了章钰对这位清代词人的高度评价与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对古典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