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古城废墟之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细腰宫尽旧城摧"一句,以“细腰”形容宫墙,传递出一种柔美而又脆弱的感觉。"旧城摧"则直接描绘了时间对物质世界的侵蚀和破坏,给人以历史沧桑之感。
"神女归山更不来"一句,则是诗人借用传说中的“神女”来表达一种失落与无常。神女不再回来,这里的“山”,或许可以理解为远古的自然回归,也可能是历史的深处,暗示着某种美好事物永远消逝。
"唯有楚江斜日里"一句,通过对现实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时间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感伤。"楚江"特指长江中游的某段区域,这里的“斜日”则是夕阳西下的意象,给人以光阴不复、时光易逝之感。
最后一句"至今犹自绕阳台",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和怀念。"阳台"在这里或许是指古代建筑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历史的象征。这句话传递出一种不忍割舍的情感,仿佛时间虽然流逝,但那些记忆依然围绕在心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描写,以及借助神话元素的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何时失路窜岩底,捲山怒涛龙欲起。
笔下风声来似水,道人胸中乃有此。
斑斑古苔含墨理,作鳞之而极可骇。
心知化石或未成,定有茯苓堪作饵。
尝观许遇画长松,半身埋云高不止。
峰颠隐隐动天籁,犹恨近前难逼视。
岂若此画任摩挲,坐卧时疑风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