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寒多燠不霜天,木叶长青花久妍。
真个四时皆似夏,荷花渡腊菊迎年。
少寒多燠不霜天,木叶长青花久妍。
真个四时皆似夏,荷花渡腊菊迎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四季如夏的独特气候环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首句“少寒多燠不霜天”描绘了一种温暖而少有寒冷的天气状况,暗示着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温暖的状态,没有霜冻的侵扰。这里的“少寒多燠”形象地表达了气候温和的特点,“不霜天”则强调了冬季的温暖,为接下来的描述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木叶长青花久妍”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气候下的植被景观。木叶长青意味着树木常年保持绿色,即使在非生长季节也依然生机勃勃;花久妍则形容花朵长时间盛开,色彩鲜艳,持续不断地为自然界增添美丽。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个四季常绿、花开不败的景象,体现了气候的宜人与自然生态的繁荣。
第三句“真个四时皆似夏”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强调了这种气候的特殊性——一年四季仿佛都在夏季之中,没有明显的季节更替带来的冷暖变化。这不仅是一种对气候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奇迹的惊叹。
最后一句“荷花渡腊菊迎年”则是对这种独特气候下植物生长周期的生动描绘。荷花在冬季(腊月)开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菊花则在新年之际绽放,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和希望的开始。这一句巧妙地将不同季节的代表花卉联系起来,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规律,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生态环境的赞美。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诗意表达。
秋色佳哉,正时在、枫前菊后。
更喜遇、杨亭胜侣,移樽相就。
月下横床依碧树,花间记曲添红豆。
问今宵、乐事定如何,西园又。真不夜,浑如昼。
吹玉笛,传铜斗。任露华和酒,共沾罗袖。
鱼鸟岂知家国事,盘觞且老英雄手。
把浮云、指点向诸君,吾何有。
我发芜城,趁竞渡、一江风涨。
为寄语、池塘春草,阿连无恙。
白舫已乘东冶下,青骢尚跃西泠上。
问钱塘、可接广陵潮,双鱼饷。采莲棹,湖心漾。
折柳曲,桥头唱。办十千兑酒,余杭新酿。
王子正招缑岭鹤,孙登也策苏门杖。
待归来、赠我两峰图,空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