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四无邻,乔林最可人。
不教炎作伞,仍放月如银。
绕屋筛凉影,参天亳远春。
巢莺多接叶,流响半藏身。
苍壁四无邻,乔林最可人。
不教炎作伞,仍放月如银。
绕屋筛凉影,参天亳远春。
巢莺多接叶,流响半藏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古木环绕草庐之景。诗人以“苍壁四无邻,乔林最可人”开篇,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古木林对于草庐的重要性与美好。接着,“不教炎作伞,仍放月如银”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古木在炎夏中为草庐遮阳蔽日,而在夜晚则如同明月般照亮四周,营造出一种既清凉又明亮的氛围。
“绕屋筛凉影,参天亳远春”进一步描绘了古木围绕草庐,不仅在白天为草庐提供阴凉,夜晚还能筛下斑驳的光影,增添了几分诗意。同时,也暗示了四季更迭,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最后,“巢莺多接叶,流响半藏身”则通过描写鸟儿在树叶间筑巢、鸣叫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鸟儿的叫声虽多,但似乎又在树叶的掩映下,显得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神秘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木、草庐、鸟鸣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江上斜阳不到屋,屋后梧桐晚逾绿。
梧桐绿照病者衣,拂面乍有东风低。
低风渐高梧叶颤,上有黄鹂一双啭。
黄鹂爱梧不爱风,似与病者心性同。
东风未归春已倦,芳草青山各含怨。
东风欲去花渐稀,明朝当换白袷衣。
春蚕抱寸茧,秋萤耀寒芒。
微物亦自爱,安知有八荒?
与子论诗理,令予心低昂。
新妇坐车中,绰约时世妆。
搴帏致窈窕,内志折其刚。
亦有武健士,百战身倔强。
挫以和平气,敛袂走且僵。
得感外旋惑,谓存中已亡。
不见鍊丹客,婴姹交元黄。太精监内景,百劫任所?。
沈心于九渊,冥极斯骤光。
矞云丽五色,骖凤云中翔。
掌上骊龙珠,灿如明月珰。
下烛人间世,历历辨沧桑。
会于逍遥游,归于无何乡。
不识六合气,何论圣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