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玉关,回首远家山。
双眉底频蹙,胜怨不胜颜。
龙沙去去临,鹤禁行行远。
何如荆门村,脩竹倚秋晚。
赂匪黄金轻,命是红颜薄。
不然毛延寿,何能淆美恶。
昭君出玉关,回首远家山。
双眉底频蹙,胜怨不胜颜。
龙沙去去临,鹤禁行行远。
何如荆门村,脩竹倚秋晚。
赂匪黄金轻,命是红颜薄。
不然毛延寿,何能淆美恶。
这首《昭君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昭君出塞远嫁时的复杂心情与命运的无奈。诗人弘历通过“昭君出玉关”这一历史事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昭君离开家乡、远赴边疆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昭君出玉关”,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昭君离家远行的背景,玉关作为古代通往西域的门户,象征着她即将踏入未知世界的起点。接着,“回首远家山”一句,通过昭君回望故乡的动作,表达了她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与不舍之情。
“双眉底频蹙,胜怨不胜颜”则进一步描绘了昭君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双眉紧蹙,不仅是对离别之痛的外在表现,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对命运安排的不满与无奈。此处的“胜怨不胜颜”,巧妙地将昭君的美貌与内心的痛苦对比,凸显了她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龙沙去去临,鹤禁行行远”两句,通过“龙沙”和“鹤禁”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昭君远行的孤独与遥远。龙沙,指沙漠地带,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荒凉;鹤禁,则可能暗指皇宫,与昭君的出塞形成对比,强调了她从皇宫到边疆的巨大转变。
“何如荆门村,脩竹倚秋晚”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平静乡村生活的向往。昭君在远离家乡、远离繁华的宫廷后,或许更加渴望那种简单、宁静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赂匪黄金轻,命是红颜薄”揭示了昭君命运的悲剧性。这里通过“贿赂”与“红颜薄命”的对比,强调了昭君命运的不可控与悲哀。而“不然毛延寿,何能淆美恶”则借毛延寿(画师)之手,暗示了昭君命运的转折点,以及美貌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哀愁,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女性命运的无奈与悲剧色彩,以及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命运抉择与情感纠葛。
浩浩门外尘,今古无二岐。
车痕遍九陌,得丧何已时。
商飙动地来,万叶辞故枝。
游子感摇落,忽起流年悲。
玄发日以槁,素衣日以缁。
天衢九万里,加以刚风吹。
岁月不我私,壮志安可期。
激昂赋七启,清壮歌五噫。
采采秋原花,对酒聊自怡。
佳人隔明河,相望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