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
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
泥一斗,砖一箕,负之担之向水涯,尽是塘夫膏与脂。
皇天不识塘夫苦,淫雨增波啮塘土,官吏督修猛于虎。
杵声薨薨筑且坚,急素私例时加鞭。
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
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
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
泥一斗,砖一箕,负之担之向水涯,尽是塘夫膏与脂。
皇天不识塘夫苦,淫雨增波啮塘土,官吏督修猛于虎。
杵声薨薨筑且坚,急素私例时加鞭。
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
这首《修塘谣》由清代诗人钮琇创作,生动描绘了古代官府修筑官塘时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与民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
诗中开篇即以“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描绘出官府行动迅速,命令如箭在弦,预示着一场劳役即将开始。接着,“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揭示了修塘工程与军事行动的关系,同时也点明了修塘对百姓而言是一场灾难,反映了当时官府决策的草率和不顾民生的现实。
“泥一斗,砖一箕,负之担之向水涯”,形象地描绘了劳工们在酷热或严寒中搬运材料的艰辛情景,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尽是塘夫膏与脂”一句,将劳工们的汗水比喻为膏脂,表达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深切同情。
“皇天不识塘夫苦,淫雨增波啮塘土”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对劳工们的不利影响,雨水的增多不仅没有带来滋润,反而加剧了塘土的侵蚀,使得劳工们的劳动成果面临破坏的风险。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官府决策不当的一种隐喻。
“官吏督修猛于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吏在督修时的严厉态度,如同猛虎一般,让劳工们感到恐惧和压迫。这种高压政策不仅加重了劳工们的负担,也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
最后,“杵声薨薨筑且坚,急素私例时加鞭”描述了劳工们在艰苦条件下仍需努力工作的场景,同时“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则表达了劳工们对官府的无奈和绝望,他们为了生存,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孩子,以此换取修塘所需的费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人民在苛政下的悲惨命运。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
桀桀贞让笑。喜承欢、膝前有子,兴廉举孝。
名父箕裘能继续,棣萼竹林偕好。
是团圞、家庆新图槁。
回忆柏舟伤逝日,嗟苍凉、身世集于蓼。
心难转,神光稿。离鸾寡鹄谁同诵。
有姑媳、玉冰清洁,松菊节操。
义烈一门光阃史,无怪词坛倾倒。
有多少、骚客摛文藻。
我与贤郎投缟纻,羡陶欧范堪师表。
兰猷然,笔花绕。
云静长空碧。照中天、山河弄影,楼台增色。
午夜漏沉庭院静,万籁无声寂寂。
独许伴、骚人词客。
澹到襟怀心共朗,抽吟笺、光灿生花笔。
宵景好,诗囊阔。月圆难补人间缺。
反牵他、闺情旅梦,伤离惜别。
一样清辉同赏玩,各有悲欢胸臆。
问几见、当头皓魄。
且把闲愁收拾起,快安排、小饮壶觞列。
斟旧酿,醉今夕。
探梅信。看乍入新年,东风相趁。
喜词人依旧,韶光艳华鬓。
几年人日寻芳约,春早佳期近。
更多情,逗酒迎香,斗诗催韵。红绽北枝认。
似汉月窥檐,湘烟长晕。云麓台前、游屐没苔璺。
登临共道遨头好,花与人俱俊。
料今年、先占一分春稳。
望眼尽处江如带,高楼明月,白露凉天。
唤取吴刚倚树,商约重圆。
不动山河真影,讯素娥,珍重佩娟娟。
银汉转,参旗井钺,北落门寒。
羽衣我是横江客,瞬须臾,赤明几度开年。
过尽千帆一苇,赤壁依然。
还是箫声咽愁去,秋江水月夜行船。
麻茶眼,奚囊锦掇,九点齐烟。
一卷牛腰,百年鹃泪,翻来揭去如新。
江东孙楚,蕉萃当时,青衫多少销魂。
酹酒花神,愿东风著力,种出情根。
寄语并头人,莫等闲忘却前身。叹水逝光阴。
轮回风火,天涯我亦。沾巾。
床头明月在,算难瞒旧日温存。
梦醒琴尊,只襟上啼痕酒痕。
惹相思挨他今夕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