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不见费人思,何日人思能已时。
又见鸾坡三月柳,数枝浓绿自丝丝。
思君不见费人思,何日人思能已时。
又见鸾坡三月柳,数枝浓绿自丝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思君不见费人思”,直接点明了主题——思念,但又无法相见,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无奈与煎熬。接着,“何日人思能已时”一句,将思念的时间无限延长,似乎在问天问地,何时才能结束这份无尽的思念,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后两句“又见鸾坡三月柳,数枝浓绿自丝丝”,转而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鸾坡上的柳树在三月春风中抽出嫩绿的枝条,生机勃勃。这里以景写情,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暗示着即使在美好的季节里,诗人的思念之情也难以消减,如同那数枝浓绿的柳丝,绵延不绝。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既有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元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修真慕道,乐清虚、任意陶陶兀兀。
富贵荣华都不恋,甘分清贫彻骨。
名利俱捐,是非不辨,且把身埋没。
真闲真静,谁知如是消息。
为言向上机缄,玄珠罔象,火候无时刻。
一窍玄关通得透,顿悟非心非佛。
情念双忘,有无交入,胎备元神出。
眼睛开放,光明周遍无极。
谁是庵儿,阿谁在、庵中撑柱。
看饥来吃饭,谁知甘苦。
角徵宫商谁解听,青黄皂白谁能睹。
向平常、日用应酬人,谁区处。
是谁行,是谁举。
是谁默,是谁语。
这些儿透得,便知宾主。
外面形躯谁做造,里头门户谁来去。
造无为、毕竟住谁庵,朱陵府。
太初一点,本灵明、元自至纯无亲。
执着些儿千里远,悟得只消时霎。
方寸中虚,纤尘不立,何用调庚甲。
承当得去,目前方信无法。
个中显诀难传,无名可唤,贵在心通达。
信手拈来君荐取,无罅岂容针*。
人我山头,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杀。
养其无象,忘形灵地开发。
观复工夫,要默默、存存固守。
静极中一动,便通玄牡。
惚恍中间情合性,虚无谷里奇投偶。
我今将、向上祖师机,为君剖。
说话底,非干口。
把物底,非干手。
那没脚童儿,会翻筋斗。
解得个些奇特处,自然勘破无中有。
问西来、的的意云何,擘鼻*。
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
说与学人先立志,悟后只消时霎。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
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币。
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