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典未新周礼乐,三河正想汉官仪。
平生作计非温饱,可但区区诧郤枝。
六典未新周礼乐,三河正想汉官仪。
平生作计非温饱,可但区区诧郤枝。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诗人姚颖对于古代制度和理想的追求。"六典未新周礼乐"暗示他对周代的礼乐制度仍有向往,认为现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尚未达到那个时代的高度。"三河正想汉官仪"则表达了他对汉代官制的敬仰,希望能看到社会秩序如汉代般井然有序。
"平生作计非温饱"表明诗人不满足于仅仅追求个人的温饱,他的志向更为深远,追求的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满足和社会责任。"可但区区诧郤枝"则以谦虚的态度自嘲,说自己并非只为微小的赞誉而活,而是有更广阔的胸襟和更高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姚颖对于理想社会的深沉思考和个人抱负,以及对古代文明的崇敬和自我期许。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