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楼外两江斜,地是端明学士家。
白鹤不归城郭在,东新桥下水如花。
千山楼外两江斜,地是端明学士家。
白鹤不归城郭在,东新桥下水如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感与自然美的画面。首句“千山楼外两江斜”,以“千山”、“楼”、“两江”构成了一种辽阔而深远的空间感,暗示了地点的壮丽与历史的沉淀。接着,“地是端明学士家”一句,点出了此处曾是名士端明学士的居所,暗含着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敬仰。
“白鹤不归城郭在”一句,运用了“白鹤不归”的典故,象征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同时,“城郭在”也强调了此地虽历经变迁,但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风貌,给人以历史的连续感和空间的稳定性。
最后一句“东新桥下水如花”,将视线转向了眼前的景致,以“水如花”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清澈与美丽,与前文的历史感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美好交织在一起,既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又展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欣赏,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阴岸东流水,上有微风生。
素羽漾翠涧,碧苔敷丹英。
重林宿雨晦,远岫孤霞明。
飞猱相攀牵,白云乱纵横。
有客溯轻楫,阅胜匪羁程。
逍遥一息间,粪土五侯荣。
搴茗庶蠲热,漱泉聊析酲。
寄言丝竹者,讵识松风声。
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
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
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
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