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冬日早晨,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精美。"皎洁青莲客"一句,通过对莲花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出雪后的纯净与和谐之感;"焚香对雪朝"则描绘了诗人在这宁静的晨光中进行佛事,焚香祈愿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竹风催淅沥"和"花雨让飘飖"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了雪后竹林中的景致。竹子在冬风中摇曳,而花瓣则被轻柔的雪水滋润,这种自然之美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也传达了一种静谧与和谐。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两句,则是对寺院内景的描写。岩石与云雾相互交融,池水轻拂过石边而流失,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空间。
最后两句"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则是诗人对这片刻景色的独特感受。阳光与月亮虽然都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景象,但在这个特殊的雪后清晨,它们所呈现出的色彩却是那么难以忘怀,仿佛超越了日常的美学标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的自然之美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与和谐的意境。
尹也我同姓,论交每忘年。
闭户读诗书,所勖在古先。
男儿生时蓬矢六,壮岁何为守穷谷。
昨者张帆向顺风,千里长淮春水绿。
我闻君行不忍别,杨柳新条未堪折。
君今别我归何时,思君惟对芙蓉月。
芙蓉山月四时圆,擘崖飞瀑写哀弦。
君登嵩岱望海日,我正独坐对月听潺湲。
太室山人尚处士,昔年宦学来南楚。
刘郎好古也自贤,为访于今读书所。
缘云更有最高峰,云间倘遇采芝翁。
殷勤幸道余心忡,江南春风花正红。
有酒满盏浇君胸,酒盏有尽别意无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