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轻归辕,一息快心目。
亭桥跨幽涧,庑砌森怪竹。
榜句多老词,襟风不韵俗。
开卷味加永,照泉清可掬。
先秋固爽垲,大夏失烦燠。
乐哉于道外,视此乐岂足。
我尝轻归辕,一息快心目。
亭桥跨幽涧,庑砌森怪竹。
榜句多老词,襟风不韵俗。
开卷味加永,照泉清可掬。
先秋固爽垲,大夏失烦燠。
乐哉于道外,视此乐岂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胡元宾的林亭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我尝轻归辕,一息快心目”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在短暂的停留中获得心灵的愉悦。接着,“亭桥跨幽涧,庑砌森怪竹”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亭台楼阁跨越幽深的山涧,四周是高耸的怪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榜句多老词,襟风不韵俗”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这里的环境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反差,榜上的诗句古老而富有韵味,清新的风不染凡尘,进一步突出了林亭的高雅与脱俗。
“开卷味加永,照泉清可掬”描述了诗人沉浸于阅读中的愉悦感受,仿佛泉水的清澈可以被直接捧起饮用,形象地表现了知识与智慧的甘甜。
“先秋固爽垲,大夏失烦燠”则通过季节的对比,强调了林亭在炎夏中依然保持着凉爽宜人的气候,与外界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这里环境的优越。
最后,“乐哉于道外,视此乐岂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越日常琐事的快乐的深切体会,认为在这里找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与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的深深向往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朝日泛旸谷,孤光动天门。
鸿濛启青苍,仰见乔岳尊。
郁若灏气接,下与浮云骞。
群峰争嵯峨,拱列同星垣。
我欲凌绝巘,俯视周大寰。
奋迅鲜羽翼,屼峍难攀援。
从来圣神出,升陟柴以燔。
五王觐国后,三观窥河源。
今适遘王会,将策明堂文。
下诏召博士,因之及公孙。
自笑圭筚士,敢为封禅言。
神功发眺听,博议开浑元。
但当入林丘,挥手长松间。
祁阳山中断行旅,万岭参天天欲雨。
松杉百里一茅店,椎髻老翁作蛮语。
土垣半倒撑树枝,白日空庭走饥鼠。
惊看上客车马多,却立低头色如土。
连年此地莽丘墟,行人露宿饲豺虎。
生儿箐中已八岁,不识门前树禾黍。
官来给种新买犊,卧无莞簟炊无釜。
遗黎击柝夜燔薪,防虎中宵有伏弩。
客闻叹息亦吞声,乱后天南鲜安堵。
吾语老翁汝勿苦,日暮壶浆不索汝。
过吏游兵慎莫嗔,主人去此适他所。
朱邸开南服,丹书下帝阊。
周屏崇吕伋,汉柱重田郎。
册授容台长,符分异姓王。
皇华今揽辔,藜杖旧腾芒。
天禄尊刘向,仪曹得李刚。
双锋辞北阙,八座出南荒。
鳌岫枫初暗,螺江水正长。
风阴蕉叶嫩,雨热荔支香。
鸟道通冠盖,蛮方识衮裳。
授圭瞻虎节,负弩拜龙章。
客对梁园月,醴陈楚国觞。
名藩叨雨露,使节凛冰霜。
去拥相如传,归轻陆贾装。
吴山堪历览,越水暂徜徉。
孔李通门旧,荀陈德曜光。
旌麾欣左顾,鸡黍愧方将。
远近惊星使,殷勤话草堂。
山川归太史,风俗纪江乡。
去鹢秋涛迥,回辕皂盖张。
三台原北极,照耀紫微傍。
《送田逊庵少宗伯册封靖藩使竣还朝》【清·王顼龄】朱邸开南服,丹书下帝阊。周屏崇吕伋,汉柱重田郎。册授容台长,符分异姓王。皇华今揽辔,藜杖旧腾芒。天禄尊刘向,仪曹得李刚。双锋辞北阙,八座出南荒。鳌岫枫初暗,螺江水正长。风阴蕉叶嫩,雨热荔支香。鸟道通冠盖,蛮方识衮裳。授圭瞻虎节,负弩拜龙章。客对梁园月,醴陈楚国觞。名藩叨雨露,使节凛冰霜。去拥相如传,归轻陆贾装。吴山堪历览,越水暂徜徉。孔李通门旧,荀陈德曜光。旌麾欣左顾,鸡黍愧方将。远近惊星使,殷勤话草堂。山川归太史,风俗纪江乡。去鹢秋涛迥,回辕皂盖张。三台原北极,照耀紫微傍。
https://shici.929r.com/shici/zIWJ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