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路缘溪不知远,忽然身已入峰腰。
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
远公不厌疏狂客,试结茅庐共寂寥。
径路缘溪不知远,忽然身已入峰腰。
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
远公不厌疏狂客,试结茅庐共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宜兴海会寺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首句“径路缘溪不知远”,以“缘溪”二字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随着溪流延伸,引人步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诗人仿佛不经意间踏入,却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山腹,到达了峰腰之处。
接着,“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深山中的怪石比作藏着珍宝的宝库,暗谷中的飞瀑则仿佛是大海的潮声,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这里的“怀宝”和“听潮”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更蕴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通过“封君”的形象来衬托僧侣的清高与超脱,后一句则通过“人稀农亩”与“万家樵”的对比,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既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民间生活的融合,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最后,“远公不厌疏狂客,试结茅庐共寂寥。”引用了东晋高僧慧远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高洁之士为伍,共同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的心愿。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羽林少年任侠子,自矜生小豪门里。
倾财破产不顾贫,剖肝隳胆向知己。
垆头少妇邯郸姬,燕歌一曲舞罗衣。
飞觞劝尽蒲萄绿,挥鞭击碎珊瑚枝。
黄云逻逤烟尘暮,转战千场身不顾。
性命由来一羽轻,得功让与将军去。
归来下马洛阳城,洛阳年少争逢迎。
连营部落避旌节,大府官僚如弟兄。
一朝流落英雄尽,独立春风吹鬓影。
长歌一剑江上行,更问平原家远近。
三山苍苍冶城里,楼台十万歌钟起。
君家正在冶城西,门对千峰翠如洗。
黛色空濛连翠微,和烟著雨又霏霏。
澹随野鸟偏宜梦,浓带孤云欲染衣。
日出尘歊满城陌,羡君开帘见山色。
九衢鞍马市声喧,羡君游心竹素园。
君莫爱张仲蔚,遁迹空山避朱绂。
君莫爱陶弘景,自甘泉石烟霞病。
五岳名山竞远寻,那知城市有山林。
泮池来往堪乘兴。终是云霄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