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青州学坐禅,不供父母不耕田。
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
行者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
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
堪笑青州学坐禅,不供父母不耕田。
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
行者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
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
这首诗以讽刺的口吻,描绘了一位学坐禅的僧人形象,揭示了其言行不一、内心与外表不符的矛盾状态。诗中通过“青州学坐禅”这一设定,巧妙地将佛教修行与世俗生活相对比,指出这位僧人虽然在言语上强调无相、无我,但实际上心中仍存有外缘,行动上也未能完全遵循佛教教义。
“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僧人言与行之间的矛盾。表面上他宣扬无相、无我之理,但内心深处却依然有着种种外缘的牵绊,这反映了他在修行道路上的困惑与挣扎。
“行者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行为与教义不符的情景。行者本应遵守教规,但实际却在门内偷懒;尼师本应守规矩,却在脚边放纵。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佛教的清规戒律,也暴露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懈怠与不自律。
最后,“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这两句表达了对僧人虚伪修行的讽刺。即使观音菩萨这样的大神也无法拯救那些自以为是、言行不一的僧人,他们只是空谈佛法,实际上并未真正领悟和实践其中的道理。这句话暗示了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和实际行动的一致性,而非表面的口头禅或形式上的仪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青州长老的嘲讽,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某些僧侣修行中存在的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浅尝辄止。它不仅具有讽刺意味,也蕴含着对真正修行之道的思考和呼吁。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汉家天子亲出师,旌旗如山令不发。
将军意气如蜚熊,腰间宝剑双白虹。
长戈一麾四十万,六合惨淡多悲风。
胡天冥冥夜飞雪,将军奋呼山石裂。
平生铁石旧肝肠,化作乌鸢口中血。
君王龙驳今在途,臣身已死谁为扶。
中兴功业吾岂敢,君王独归臣不返。
裕陵松柏自年年,臣归祔葬桥山边。
英魂或助天飙起,长为狼山扫夕烟。
诗坛森严升复楯,白战雄呼气难忍。
西邻有客兴亦酣,睥睨重围目双眕。
居然地隔如秦越,或者神交同白稹。
故知宫角本谐声,复恐圆方不相准。
向来蹇钝费鞭策,已分驽骀谢祇牝。
灰余万念偶一生,腐木经秋发孤菌。
诸君才力各强健,东飞俊鹘西飞隼。
拟随磅礴共盘旋,弱羽真愁向空陨。
霜天闭门坐不出,背拥寒炉曲成蚓。
强呵冻墨吟小诗,力困冰毫如荷盾。
枯肠夜渴吻亦干,绠短瓶空谁为引。
回首不如年少时,满堂坐客夸聪敏。
韩公道德日已负,后山精力空应尽。
逢场作戏亦偶然,不觉诗成为韵窘。
文章同时不易得,三杰古称吴富尹。
君今并是湖南英,乡邑吾犹限封畛。
闲官未免铅椠累,户外催逋时接轸。
长歌终曲谁使予,歌罢独吟还自哂。
《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长句》【明·李东阳】诗坛森严升复楯,白战雄呼气难忍。西邻有客兴亦酣,睥睨重围目双眕。居然地隔如秦越,或者神交同白稹。故知宫角本谐声,复恐圆方不相准。向来蹇钝费鞭策,已分驽骀谢祇牝。灰余万念偶一生,腐木经秋发孤菌。诸君才力各强健,东飞俊鹘西飞隼。拟随磅礴共盘旋,弱羽真愁向空陨。霜天闭门坐不出,背拥寒炉曲成蚓。强呵冻墨吟小诗,力困冰毫如荷盾。枯肠夜渴吻亦干,绠短瓶空谁为引。回首不如年少时,满堂坐客夸聪敏。韩公道德日已负,后山精力空应尽。逢场作戏亦偶然,不觉诗成为韵窘。文章同时不易得,三杰古称吴富尹。君今并是湖南英,乡邑吾犹限封畛。闲官未免铅椠累,户外催逋时接轸。长歌终曲谁使予,歌罢独吟还自哂。
https://shici.929r.com/shici/bbgIEtmh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