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罢郡》
《罢郡》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

本是锄犁人,强为簪组客。

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

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ùn
sòng / wéntóng

wèněrshìduānránxìnfāng

běnshìchúrénqiángwèizān

chángwànfēnláochǐ

háipéizhāomíngjùnguīzhái

注释
尔:你自己。
端然:坚定地。
方策:正道。
锄犁人:农夫。
簪组客:官员。
补万分:真正有所贡献。
七尺:自己的生命。
裴昭明:历史人物,此处借指无家可归的官员。
罢郡:离职。
无宅:没有家。
翻译
我独自询问自己,为何如此坚定地遵循正道。
本来是农夫耕种之人,却勉强成为官场的官员。
我从未真正有所贡献,只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就像裴昭明一样,离职后连个家都没有。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在离开其所管辖的郡县后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自己从事农业到沦落为仕途的不甘和无奈,以及对功绩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无奈。诗中自问自答,反映出官员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端然信方策”表明诗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原则,但现实情况却使得他不得不走上仕途。

“本是锄犁人,强为簪组客”两句写出诗人原本可能是个平凡的农夫,却被迫成为穿戴华丽服饰、佩戴官印的官员。这一转变既表明了时代的压力,也反映出了个人志向与现实境遇之间的差距。

“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则是在强调诗人在仕途上的努力和付出远大于其得到的回报。这里的数字并非实际意义,而是形象地表达了工作与成就不相匹配的情景。

最后两句“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则借用历史上裴度(字昭明)罢官后无家可归的事例来表述诗人自己罢职后的失落与无依。这里的“罢郡归无宅”既强调了诗人的无奈,也反映出了仕途生活对个人根基的消磨。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自省和巧妙的借鉴,展现了古代官员在权力、道德与个人的冲突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舶使王会溪太守赵见泰九日领客枉顾山中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十首·其八

百年岂非长,流光迅飞电。

月渚愁宾鸿,风檐凄去燕。

鸿燕胡独乖,参辰岂相见。

念此霜中英,良时不妨殿。

(0)

题纯阳洞

路入松萝去,閒眠石顶云。

半宵忽闻虎,六月不飞蚊。

烟郭多年画,晴畴破衲纹。

世无俱绝粒,持钵不如耘。

(0)

次许深甫寄陈颐刚韵·其二

前朝折戟尚沙沈,志士私忧意向深。

谋国未须先问陈,平戎要且务攻心。

衣冠旧老知谁在,禾黍遗宫尚可寻。

骑省再新人有望,一言坐复故疆侵。

(0)

樊运使挽词·其四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

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

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

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0)

寄管叔仪通判并同官

执别僧房日未斜,别离愁绪满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叶,小雨顿开荞麦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阑无奈客思家。

凭谁寄语三夫子,归路还须好句誇。

(0)

袁通判挽词·其二

盛德不容赞,多言可柰何。

大圭元不琢,古井竟无波。

前辈苦凋谢,后生谁琢磨。

同庚适斋老,托体共山阿。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