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止云犹黑,春寒草未青。
打门无俗客,勒驾有山灵。
彷佛斜川路,裴回曲水亭。
落梅都著子,点点六花零。
雨止云犹黑,春寒草未青。
打门无俗客,勒驾有山灵。
彷佛斜川路,裴回曲水亭。
落梅都著子,点点六花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春日景象。首句“雨止云犹黑”描绘了雨后乌云未散的天空,暗示着天气虽已放晴,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湿冷的气息。接着,“春寒草未青”一句,点明了春天的寒冷,小草尚未抽芽,一片枯黄,与生机勃勃的春意形成对比。
“打门无俗客,勒驾有山灵”两句,通过对比“无俗客”与“有山灵”,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山灵在这里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灵,与诗人形成了心灵上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彷佛斜川路,裴回曲水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旅程,仿佛在追寻着古代文人雅士的足迹,漫步于曲折的水边亭台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落梅都著子,点点六花零”以落梅作为收尾,既是对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着生命的循环与凋零之美。梅花著子,预示着新生;六花零落,则是旧岁的告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流转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