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残雪满燕关。深闺频倚栏。镜中谁与画春山。
啼痕损玉颜。憎画舸,怨雕鞍。郎行何日还。
湘江千古泪潺潺。谁留竹上斑。
愁云残雪满燕关。深闺频倚栏。镜中谁与画春山。
啼痕损玉颜。憎画舸,怨雕鞍。郎行何日还。
湘江千古泪潺潺。谁留竹上斑。
这首《闺情·阮郎归》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对远方郎君的思念之情。开篇“愁云残雪满燕关”,以满眼的愁云和残雪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忧郁和寒冷,燕关则暗示了她与郎君相隔遥远的地理距离。接着,“深闺频倚栏”一句,细腻地刻画出女子在闺房中频繁倚靠栏杆,眺望远方,期盼郎君归来的情景。
“镜中谁与画春山。啼痕损玉颜。”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哀愁。她对着镜子,无人为她画眉,只有泪水如雨般落下,使得原本娇美的面容变得憔悴。这里的“春山”既指女子的眉毛,也暗喻她的青春年华,而“啼痕损玉颜”则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因思念之苦而面容憔悴的凄凉景象。
接下来,“憎画舸,怨雕鞍。郎行何日还。”女子对船只(画舸)和马鞍(雕鞍)的憎恶与怨恨,实际上是对郎君迟迟不归的不满与无奈。她渴望郎君早日归来,结束这漫长的等待。
最后,“湘江千古泪潺潺。谁留竹上斑。”湘江是古代传说中屈原投江的地方,这里借以表达女子无尽的思念与哀伤,如同湘江水一般绵延不绝。而“竹上斑”则是典故,用来形容女子因思念郎君而落下的泪水在竹子上留下了斑斑点点,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深情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深闺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远方郎君深切的思念与期待。
笔床药灶趁霜晴,闲向山中乐宦情。
亭傍疏林看石坐,径穿幽洞绕溪行。
雁来红叶我容老,御爱黄花晚节清。
烟澹凤城门欲掩,夕阳归路竹兜轻。